京東方模式被認為是“后進追趕先進”的模式;JDI的實際作為,也體現了“落后者如何追趕領頭者”的載體價值。這就使得,很多人認為JDI或者京東方的成功過程之中的“強力干預因素”,是在“落后”這樣的特點條件下發揮作用的。這樣的分析,是錯誤的!
JDI成立的背景是日本面板產業四分五裂、深陷虧損,韓臺巨頭紛紛超越,大陸企業雖然后發也升級勃勃的產業環境。這樣的環境對于日本獨立自主的半導體顯示產業是很危險的:為日本半導體顯示產業規避危險,實現再次的輝煌是JDI的核心價值。京東方創業的背景更是國際面板巨頭在產能、技術、投資、市場各個維度全面領先,國內顯示面板消耗產業:TV、PC、手機、平板電腦等大量進口、產業嚴重受制于人。這樣的環境下,京東方的宿命除了實現企業生存和發展,還肩負起整個民族顯示產業復興的大任。
在以上兩者的競爭背景中,困難占據大比例;在二者的價值上“產業價值”占據巨大比例——這是許多人認為,對于京東方的政府資本支持,或者對于JDI的INCJ干預是“基于落后的現實”和“巨大產業價值”而成立的。但是,這樣的觀點卻忽視了產業自身的特點:高技術和高資金密集。
高技術密集決定了“弱小者難以承受的創新風險”;高資金密集決定了“先進而‘恒強’的基礎”。如果這兩個瓶頸不被破解,那么“發展就是一個空洞”的話題。
因此,京東方需要更多的資本主體,包括政府和銀行的支持:資金的充足,意味著研發后勁的加強,也意味著產能問題的解決。同樣的,JDI 的成立,特備是吸收索尼和松下OLED項目后,可以實現研發力量的集中、投入資源的集中,作為實際發起人和紐帶INCJ還可以直接提供資金支持,以及對于金融機構的信用保障。
京東方和JDI的成功,就是創新研發與資本資金力量的有效整合。這種整合是高技術、高資金密集型項目能夠成功的前提。對于這些項目的實施,必須具有一個“強力”的支撐因素:對于京東方是政府,對于JDI是INCJ。這樣的行業理論,也適合于三星這類半導體和顯示面板巨頭:且不必說三星在追趕時期韓國政府的不遺余力的支持,即便是現在三星站在全球半導體和顯示面板第一的位置時,韓國政府每年給予這個行業的政策、資金支持也是數一數二的。
三星等巨頭的產業模式也是強者的模式:只不過對于這樣的企業,強者的戰略“強力”更多的體現在自身的投入上,政府和外界干預比例更小;相比而言京東方和JDI在特殊背景下,弱者身份下,則自身造血功能嚴重不足,必須依賴于外界的強力干預和支持。
由此得出的結論是,技術和資金雙密集性產業是一個需要“強力”支持才能成功的產業:無論這個強力來自于企業內部還是外部——單純的自由主義思想,缺乏干預主義的競爭邏輯,會是這些產業成功崛起的巨大障礙。同時,強力干預必須是符合市場規律的干預、符合技術規律的干預、必須不能剝奪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這樣的經驗,對于正在追求“產業升級”的中國經濟具有普遍的意義。
目前,類似于INCJ這類的官民基金,作為日本產業經濟外部強力干預者的角色正在不斷放大:收購意大利的光伏電站、促進本國內鋰電池產業的整合、整合日本半導體IC制造產業、促進新型農業產業的開發、調整日本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支持……INCJ等相似的官民基金嫣然是一個小政府的姿態,是日本“這一輪產業調整和升級”的指揮者和中間紐帶。這一點頗值得國內對相應產業的國有企業砥柱地位、政府有效調控行為作比較性研究,并鞏固我們自己的經濟理論上的自信、經濟實踐上的自信:因為作為發達國家的日本,在JDI這樣的項目上居然在向我們的京東方學習——哪怕是巧合,這種巧合也足以體現我們制度、理論和實踐的正確性、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