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融合是方向
但劉步塵認為,在國內,主推3D功能比主推智能應用更安全,因為如果國內在內容管理方面不能開放,未來國內發展智能電視就沒有多大實際意義。“消費者希望看到的是一個開放的、包羅萬象的東西,廣電審核過后,內容就會變味,這也是日韓企業在中國推廣智能電視積極性不高的原因。”
互聯網電視是前車之鑒。2009年3月,TCL、三星、創維、海爾、LG等廠商集中推出了多款互聯網電視。國家廣電總局卻很快下發了一紙禁令:通過互聯網連接電視機或機頂盒等,向電視機終端用戶提供視聽節目服務,必須取得“以電視機為終端”的《信息網絡傳播視聽許可證》,并獲得影視劇版權。而開展相關運營服務的企業也應具有節目播控、節目導視、版權保護等功能的集成播控系統,否則將被懲治。
當時,三星、海信與新浪、TCL與迅雷等之間都已建立合作,由視頻網站為家電廠商提供內容支持。廣電總局下達禁令后,眾多合作擱淺甚至告吹。雖然2011年年末,廣電總局又下發了《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開始鼓勵引導互聯網電視產業的發展,但業界疑慮未消。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專家對去年廠商們推出的云電視有了更多質疑。“智能電視都沒有普及,互聯網機頂盒被禁止,哪來的云?廣電總局會允許嗎?允許的話CCTV就該沒人看了。”一位業界專家表示。
不過,國內管控政策的限制,并不能阻擋彩電業的發展趨勢。在今年的CES展上,海信集團總裁于淑珉已發出了未來傳統電視機必死、以智能化為主打的新電視將重生的預言。在他看來,未來的“電視”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而將成為一個集硬件、軟件和內容于一體的系統。即使這個系統只能在國家規定和允許的范圍內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