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三坐標”戰略時間:
2004年至今標志性事件:等離子生產線上馬自20世紀末,全球家電業的競爭日益加劇。毋庸諱言長虹成為行業龍頭后的迷茫,長虹遭遇戰略邊界而多元化和國際化的艱難。這是大企業發展到一個階段后必然遭遇的平臺期。
2004年,以趙勇執掌長虹帥印為標志,長虹重新確立了突破“天花板”的思路:為了積極應對技術、市場、環境對企業的壓力,圍繞“三坐標”的企業戰略發展思路,沿著產業形態、產業價值鏈和商業模式三大方向,通過產業結構和組織結構的調整與再造,技術、管理和營銷模式的創新,從“火車頭”的經營管理型向“聯合艦隊”的戰略管控型轉變,構建一個在中國乃至在全球都具影響力的大型綜合家電企業,逐步成為3C信息家電產品及內容服務提供商。
在產業價值鏈方向,國內家電整機生產企業因為沒有掌握核心部品(核心部品占整機成本的50%左右,平板電視顯示屏占整機成本甚至高達70-80%),長期受到國外公司的擠壓。而隨著技術的發展,產品的附加價值越來越多的轉移到關鍵部件上。對家電行業來講,彩電的核心就是顯示器件,冰箱空調的核心就是壓縮機,另外,關鍵部件還包括像集成電路這樣一些非常關鍵的部件。通過收購華意壓縮,長虹獲得了冰箱壓縮機的生產能力。在彩電顯示器件上,長虹布下了兩顆棋:第一顆棋子等離子屏幕生產線;第二顆棋子為未來而布,就是下一代顯示器件OLED的研發生產。同時,長虹SOC芯片研發成功,已經形成了從芯片定義產品的核心技術能力,并著力構建一支具備國際實力的軟件開發團隊。
在產業形態方向,“3C融合”是家電、信息產品發展的大勢所趨。以收購美菱完善家電產業布局、介入手機生產為標志,長虹先后涉足IT、通信、信息家電等領域,幾年“跑馬圈地”,“3C”布局基本成形。
在商業模式創新方向,長虹與微軟、IBM、INTEL、中國電信、盛大等國內外領袖企業成為戰略合作伙伴,和四川廣電組建了長虹星空移動,目的就是通過與內容提供商、網絡服務商的合作,終端和內容的捆綁,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
活力源自革新,2008年,雖然遭受了汶川大地震的災害影響,長虹的經營業績依然保持年均百分之三十的增長,2008年銷售收入有望突破四百億元大關,短短四年時間,長虹就將實現從百億元企業向四百億元企業集團的歷史性大跨越。
走過50周歲的長虹,以“變革創新、銳意進取”的姿態,一次次詮釋新時期“敢為人先”的精神風貌,抒寫了一條從傳統家電制造商到3C信息家電綜合產品與內容服務提供商的企業拓展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