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并驗證了總體擁有成本的定義后需要確定并驗證典型的行業監控配置或基準運行情景。研究參與人員考慮并討論了多種情景,包括小型辦公室/室內監控情景(例如4-8個固定攝像機)、中型“主流”情景(例如室內和室外固定攝像機以及PTZ攝像機)和“大型站點”情景(多達幾百個攝像機被部署在多個地理位置)。
研究發現每個系統都有自己的優點,大家一致認為應把中型情景視為基準情景,這對研究而言是最理想的選擇(范圍、復雜性),同時中型情景對IP或模擬監控系統而言都沒有明顯的成本優勢。例如,好幾個研究參與者都認為,“大型站點”情景對IP系統而言具有內在的成本優勢。這是由于不同的數據類型可能會利用共享的網絡基礎設施,包括控制、視頻和音頻;此外大家認為所有IP網絡系統在簡化的遠程“端到端”管理直至每個單獨的攝像機位置方面占有優勢。
下一步就是定義通用的中型主流運行基準情景,提供足夠的可對比的框架來比較此前定義的兩種成本分類和監控系統的單個成本要素。所選擇的基準是中小型校園的監控系統。研究參與者定義并審查了“學校監控”基準,并進一步細分出系統要求、運行假設和獨立的成本要素以形成結構化、無偏見的訪問資料并進而收集成本數據。大家還認為,向研究參與者提供關于此基準的“需求建議書”(RFP)可以最有效地協助收集明確且公平的成本數據。
為了讓比較盡可能公正,選擇安裝的攝像機的數量不論對模擬系統還是IP系統而言都沒有優勢可言。由于模擬系統一般都采用DVR輸入接口上16個輸入的整倍數,因此不能選擇16、32或48。同時IP系統在17、33或49個輸入方面占有優勢。因此選擇了40個攝像機對兩種系統來說是比較公平的,同時也是一種常用的系統規模,這在訪問當中得到了驗證。收集研究參與者提供的成本信息時,參與者只需滿足學校設施安裝的“客戶要求”即可。不安裝任何已有攝像機,不存在任何已經準備就緒的布線或基礎設施,例如,要求全部使用新的數據和電源布線。否則研究參與者可以自行選擇設備,就配置、服務、升級等確定定價。需求建議書中列出了重點客戶需求:
設施
·單棟建筑的學校
·已有建筑
攝像機的數量
·30個室內固定半球攝像機
·5個室外固定半球攝像機
·5個室外PTZ攝像機
·所有攝像機均為防爆型
錄像
·1天錄像12個小時
·4fps連續錄像
·針對報警/視頻移動偵測的15fps錄像
·CIF分辨率
·錄像保存12天
布線
·沒有現存數據、同軸或電源布線
·網絡交換機(布線柜)和/或多攝像機電源供應
·所有區域都需要通風(對于電纜布線,則要求填充型布線)
·數據布線要求采用Cat5e
·PoE交換機可以放在存儲區域內,允許為網絡攝像機提供少于250ft的PoE線纜
·從攝像機到DVR必須全部采用同軸電纜
監控位置和設備放置
·在標有“管理”標志的區域內的主要網絡集線器和攝像機視圖(監控器、服務器/DVR的位置)(這些代表多個辦公室)。
·網絡交換機(布線柜)和/或多攝像機電源可以放在圖表的任何“灰色底紋”區域
其他
·無需特殊照明
·無需音頻監控
下面是學校設施以及攝像機位置圖紙:
圖2 這個虛擬的學校建筑中共需安裝40個攝像機,事先沒有布線。
現在已經確定、驗證并細化了基準運行情景,接下來就是為此前定義的兩種成本類型確定并定義成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