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長虹以黑馬姿態迅速高調推出了CHiQ系列智能電視、冰箱和空調,讓市場對長虹公司家庭互聯網智能戰略的實現充滿期待,而且董事長趙勇也已公開表態,稱長虹已經是一家互聯網企業,不過,對于這家正在轉型的“50后”國有控股家電企業,市場人士認為,除了終端智能化的提速,其管理模式和效率也必須發生符合互聯網時代要求的變化,才是釋放企業活力,推進長虹新一輪快速增長的關鍵。
對于這一問題,記者在對長虹相關人士的采訪中發現,公司已經有了清晰的認識,并且圍繞家庭互聯網戰略的實施和CHiQ系列產品的落地,已經發生了積極的變化,而大數據的應用也在其中扮演了關鍵的作用。
長虹大數據公司總經理劉東告訴記者,以事業部式的傳統模式組織企業的生產、采購、物流、研發及服務等等,已越來越難以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尤其是大數據漸成氣候的市場背景。大數據的應用(對海量數據的挖掘、分析和整合)已經使長虹認識到,沒有數據分析支撐的決策將越來越不具有可靠性。從這個角度來說,大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正顛覆長虹的傳統企業管理模式,改變長虹的管理理念和策略制定方式。
目前,這種變化首先體現在,圍繞家庭互聯網的落地和CHiQ系列推出,長虹逐步打破原有事業部的繁復層級及嚴格程序,建立了一套更加靈活的、更加適合于長虹面向互聯網企業轉型的資源整合管理模式。其次是在強調“管理驅動”模式的同時,也注重“產品驅動”模式的重要性,促使管理的進一步扁平化,釋放出創新的巨大活力。
例如在創新研發的人力資源整合方面,長虹一改過去按照黑、白電不同技術分工,先有固定部門和團隊,后有項目任務的做法,打通部門管理的“關節”,變為圍繞項目建團隊,技術人力資源共享,以任務驅動實現快速響應。
長虹技術中心數字所白電云端項目經理岳高強對此感受頗深,“現在公司有新研發項目,就臨時推薦適合這個項目的人來帶隊,由帶隊人全權負責,到公司的"人力資源池"里去“撈”最適合的人員組成團隊。項目結束后,只保留部分人做后期維護和產品迭代,其他的人就解散了。不僅節約了溝通成本,又實現了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效率有很大提升。”
多位接受采訪的研發人員都告訴記者,“打破陳規,快速行動”已經成為長虹內部最響亮的一句口號。這不僅體現在公司管理的組織模式上正在發生非常大的變化,而且反映在長虹由過去偏好戰略和管理驅動的模式向同時重視“產品驅動”的模式轉變上。
的確,圍繞CHiQ智能系列新品的研發,長虹以“產品驅動”所體現的研發效率、整合協同能力、反應速度和創新活力都是前所未有的,從去年10月宣布智能戰略至今僅6個月時間,公司已經實現了電視、冰箱、空調的智能新品成功發布,且以獨特的功能和定義角度給市場帶來驚喜,展現了“90后”的活力。
“我們都說趙勇董事長現在是長虹最大的產品經理,我去年一年見到他的次數,比以前五年加起來的次數都多。”已經在長虹工作七年的岳高強說,為實現向家庭互聯網轉型,公司圍繞CHiQ產品的研發所展開的“產品驅動”模式是從董事長開始自上而下的,公司的研發資源都一起為CHiQ在努力。“他不干涉我們的研發,但他站在普通消費者的角度關注CHiQ產品的定義。”
當然,無論是長虹研發組織模式的變革還是“產品驅動”模式產生的快速反應,都是以大數據應用以及公司云平臺為支撐,這不僅體現為對公司技術人力資源數據的統一管理及共享、對研發數據的科學分析,更重要的是圍繞長虹對CHiQ的產品定義,為實現設定的產品智能功能和應用,必須依托長虹統一的大數據和云端平臺,從產品設計、研發、到APP應用、云端配合,乃至黑白終端協同,全部要提前統籌協調考慮,而且在研發過程中也必須以大數據分析結果作為驗證和調整的依據。
事實上,在產品以用戶體驗為王的互聯網時代,要實現對用戶體驗的專業性分析,并有效地轉遞到產品的研發,是不可能離開大數據應用和云端平臺的。也因此,大數據應用,正成為加速長虹向“產品驅動”模式轉變,推進新一輪快速增長的關鍵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