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有“等離子之父”之稱的松下只是關閉了日本尼崎第五工廠,作為等離子電視陣營的旗手出現業績虧損而進行戰略收縮也屬正常。然而幾個月后,松下董事會在日本正式宣布,決定2013年12月將停止等離子顯示器的生產。并將在2014年3月底以前,即2013財年內結束一切等離子業務。截至2013財年末,不僅松下位于日本兵庫縣尼崎市的3座等離子工廠將結束運營,松下還將停止民用的等離子電視以及商用的等離子顯示器等產品的銷售。這可以說完全退出了等離子電視市場,堅守13年的松下棄守等離子電視市場影響巨大,它真切地吹響了等離子電視退出歷史舞臺的號角,如今只剩下國內的長虹和國外的三星還在堅守。
國外的三星生產等離子電視純粹是為了完善其產業線,等離子電視在整個電視業務占比中也下降至20%以下,在最重要的核心技術研發上并未下太大精力,其重心如今完全偏向于OLED電視。國內的長虹獨守等離子電視市場還能守多久?引起很多業界人士的猜測。
據來自國際知名市場調查機構NPD Group的調查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等離子電視出貨量下滑了19%,而液晶顯示屏電視則占據了91%的市場份額。而奧維咨詢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7-9月內銷彩電零售規模1084萬臺。其中,液晶電視銷量為1038萬臺,同比下跌3.8%。等離子電視銷量為42萬臺,同比下跌37.8%。從數據上看,等離子電視銷售下跌幅度之大前所未有。
在等離子產業完敗液晶產業已成定局下,企業退出也成為了必然的選擇。可以說等離子電視產業走到現在的地步與龍頭地位的松下的短視行為分不開的,全球等離子產業鏈沒有從根本上建立起來,成本難以下降,自然敵不過液晶電視全產業鏈的進攻。正如Display Search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所分析,PDP的衰落主要是因為參與廠商少,初期技術封閉,僅有松下、三星、LG三家獨大,參與度低,PDP產業衰落是一種必然。
隨著等離子市場的逐漸萎縮,孤獨走在等離子道路上的四川長虹,其所堅持的道路也充滿未知數。
持續虧損的長虹等離子電視業務
松下的退出,讓不少人將目光轉向長虹。但長虹等離子前景并不樂觀,長虹等離子業務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
2004年長虹集團董事長趙勇上任后提出長虹“三坐標戰略”進軍上游的產業規劃。2006年4月,在四川省工業強省會議上趙勇確定要進軍等離子屏。2006年8月四川綿陽“長虹工業園”奠基。2007年4月長虹PDP項目于在綿陽開工,一期總投資約6.75億美元。這樣,長虹的等離子夢一步步“從夢想走進現實”。
據了解,長虹PDP模組項目計劃分三期進行投入,總投資規模為20億美元,形成年產600萬片(以42英寸計)模組能力,進入世界PDP屏四強行列。項目一期建成后將實現年產200萬片以上(以42英寸計)PDP屏的規模。
長虹PDP屏項目從2007年開始奠基,原計劃2008年建成投產,但是2008年汶川地震,項目不得不推遲。2009年,長虹等離子生產線建成投產,但到2010年下半年,長虹在PDP方面的基礎還是比較低,爬坡花的時間也比較長。據四川長虹2012年年報,負責PDP業務的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營業收入15億元,虧損7.38億元。今年年初,PDP在長虹電視銷量中只占15%。
長虹PDP項目的持續巨虧加劇了業界對其前景的擔憂。對此長虹企劃部部長劉海中回應,長虹的等離子業務處于穩定增長的狀態。等離子業務正處于爬坡期,此期間虧損是很正常的。
對于松下退出等離子電視市場,劉海中表示該事件應從日本家電產業轉型及調整的角度來分析,目前日本家電業基本都在淡出電視業務。松下的決定是公司自身戰略的調整,不能以一個公司的選擇來看待整個產業。
最后他坦言,雖然長虹仍堅守等離子市場,但長虹一年賣電視750萬臺,等離子只有100多萬臺,這一堅持是因為PDP有固定消費群體。PDP的消費群體多端用戶,對品質和畫質要求都比較高。
目前長虹PDP業務仍處于減虧狀態,在今年的經營中將會有所反映。
長虹或可填補松下棄守的市場空白
對于松下退出等離子電視市場,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松下停止等離子面板生產,對四川長虹反而是機會。長虹或趁機補位,填補松下棄守等離子電視市場所留下的空白。并且在建立了上下游一體化及本地化的能力之后,四川長虹將可以賺取PDP的最后價值。
今年3月,四川長虹在國內等離子市場的份額已占70%,而今年國內PDP的市場容量預計為220萬臺。長虹看到了這一細分市場份額繼續擴大,PDP業務的盈利希望在即,且計劃2014年PDP業務實現盈利。
目前,長虹已經打通了PDP上下游產業鏈,具備一定的本地配套能力。除了原有的等離子電視市場,長虹已經與其他公司合作,拓展PDP拼接屏的商用市場,長虹憑借著相關專利及合作方的銷售渠道,將PDP拼接屏的新產品計劃在2014年上半年推向市場。
長虹零部件產業集團副總經理、PDP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陳寧表示,2012年長虹PDP屏的良品率已達到90%,經營現金流到年底開始為正。今年長虹PDP屏計劃生產110萬片,良品率提至95%。原來做42、50英寸兩個型號,全部只做51英寸,既能經濟切割,市場需求又大。
說實話,等離子電視有其自身的技術優勢和獨特的視覺效果,這為其帶來了一批固定的消費群體,長虹的PDP業務還是會正常發展。長虹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等離子業務會大幅減虧,主要緣于產量的增長,還有技術改善帶來的成本下降,相信等離子屏是一個相對細分的市場,有信心將這塊業務做成良性發展。
長虹在已有的PDP業務基礎上,加上松下退出等離子電視業務所留下的市場空白,其PDP電視的出貨量有望進一步增加, 在2014年實現PDP業務的盈利并不是沒有希望。
長虹等離子電視還能堅守多久?
盡管長虹成為了國內等離子電視領域的孤獨堅守者,在等離子電視市場萎縮的趨勢下還能堅持多久,這是業界所關注的焦點。
液晶電視才是長虹電視銷售中的主角,等離子的新品研發遠遠少于液晶電視。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董事長林茂祥在今年3月曾表示,等離子約占長虹今年彩電新品的30%。并且長虹已經收縮了等離子面板的產量,長虹首期規劃的216萬片的等離子面板產線,目前年產量只有110萬片。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長虹之所以“堅守”并不看好的PDP業務,而是其難以痛下決心“斷臂”。事實上長虹早已將重心轉向液晶電視。長虹未來也無法避免走和松下同樣抽身等離子業務的道路。Displaysearch分析師張兵稱,長虹的等離子業務在短期內有一點機會,但長虹做等離子的風險要大于機會。他認為松下退出等離子業務帶來的影響很大,韓系廠商會在2~3年內可能會完全結束等離子業務,長虹的等離子業務還會持續幾年,但將來退出也不可避免。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等離子在全球市場已經沒有機會,最后被淘汰的命運已可見。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也表示,目前,消費者關心的是內容好不好,長虹能否把硬件關注引入到軟件關注才是關鍵。
盡管等離子的退出讓人唏噓,但正如曾經消失在市場中的CRT電視、背投電視那樣,等離子電視將成為電子消費領域又一個黯然退場者。顯然它不會是最后一個。(文/李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