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東芝”,這句廣告詞對于七十年代的人來說耳熟能詳,隨著這一代人步入中年,東芝電視產品也漸漸淡出了中國新一代人的視線。與仍在市場上活躍的索尼、松下、夏普等日系品牌相比,東芝電視在“出將入相”同臺競藝的舞步上顯得有些迷失感。
就在3年前的今天,日本東芝與惠州TCL電器銷售公司公布成立合資公司,東芝將面向中國市場的電視生產交由TCL設計代工,而之前供出口的東芝電視一直在大連工廠制造。合資公司由東芝主導占51%股權,而“TCL電器銷售”占49%股權, 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據TCL集團2012年報顯示,東芝視頻產品(中國) 有限公司營收僅為6.4億元。
上周,“東芝視頻”攜多款LED液晶新品亮相2013年青島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成為本屆展會中彩電類唯一的日系商標出展企業。
在本屆SINOCES“電博會”上,東芝只展示了旗下液晶電視新品東芝L5350C系列。該機依舊沿用REGZA品牌,超窄邊框及纖薄機身設計,不過在結構設計上延續日系風格。曾經大力推廣的裸眼3D產品并未出現在展臺之中。
東芝視頻產品(中國)有限公司市場推廣部部長程翔宇向家電網記者表示,是次雖沒有帶來4K和OLED產品,但是一直注重高端顯示技術的東芝產品在全球范圍將保持步調一致。
“每個新產品設計研發均需日本東京總部敲定方可投入生產,東芝彩電產品設計生產注重全球一體性,中國市場的彩電產品與全球其他國家包括日本本土所銷售的彩電產品設計及材質并無差異化。”
公開資料顯示,東芝(中國)于1995年在華成立。目前東芝在中國設立合資、獨資公司達62家,投資總額逾80億人民幣,員工總數約3萬6000人,2012年事業規模(在華銷售額+對華出口額)約770億元人民幣。東芝全球市場除日本外分為四大區域:歐洲、美洲、亞洲、中國。中國也是惟一不以洲際而以國家為單位的市場。
上個月,日媒報道曾披露,東芝擬在2013年內重新評估全球電視產業生產體制,冀望從營業、生產、設計等全流程推行成本和費用抑制措施,期望2013年度同比2012財年度費用削減100億日元(約合1億美元)。
2012年度,東芝電視業務營業整體虧損達到約500億日元,去年3月底,東芝位于日本國內的唯一一座液晶電視生產據點“深谷事業所”停止生產,標志著東芝正式結束日本國內的LCD電視生產業務。東芝方面今年強調推進電視產品銷售單價提升與改善庫存,寄望2013下半財年營業利潤扭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