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國外媒體報道,夏普正在與中國知名IT企業聯想集團就出售其在液晶電視組裝廠的股權以及與后者在中國市場合作銷售電視機舉行談判。由于涉及到日本電子巨頭、有"全球液晶之父"的夏普,聯想之舉,再次在IT和家電業掀起一片風浪,引起極大關注。而受此影響,夏普股價也得以回升,創近6個月新高。
報道稱,夏普計劃和聯想集團在電視事業進行全面合作,將位于南京的液晶電視廠"南京夏普電子"所有股權于2013年內賣給聯想,并將負責電視銷售、研發的子公司變成和聯想的合資公司。目前雙方的合作協商已進入最終階段。夏普和聯想還將于本月內就上述合作計劃簽署備忘錄。
相關人士分析表示,聯想收購夏普南京廠后,仍將使用夏普的"AQUOS"品牌銷售電視產品。如此,聯想之后計劃和夏普攜手開拓東南亞及中南美市場,而所需的面板將由夏普的龜山第2工廠或(土界)市10代面板廠供應,借以全面提高日本本土液晶面板廠的產能利用率。
聯想并不是第一個跨界彩電領域的IT企業,不過,聯想卻比任何一家IT企業都執著。雖然其下智能電視產品銷量不佳,但是人氣卻很旺,隨著智能電視的發展壯大,知道聯想電視機的消費者越來越多。但是,要做好電視機,還得面對面板和渠道問題。此時,日系家電企業夏普則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為了扭轉局勢,減小虧損。日系家電企業夏普近一兩年到處去尋找合作伙伴,比如與美國的高通、戴爾等多家IT公司以及臺灣鴻海等企業"暗送秋波",而近來突然傳來移情別戀與聯想,著實有些令人不可置信。對此,夏普日本總部對雙方合作給予"否認"。近期夏普在一份發給日本證券交易所的聲明中表示,“公司并未公布任何談判計劃”,這則消息似乎向傳聞甚濃的市場潑了一盆冷水。
日系家電廠商近年來遭受了史上最嚴峻的挑戰,各大公司紛紛刷新了虧損記錄,作為家電巨頭,夏普的處境更是苦不堪言。據最新披露的消息,12/13財年中期業績的夏普公司出現了巨額虧損,或高達4000億日元,遠超市場預計的2100億日元,料其12/13全年財年的凈虧損額也將進一步增加。
相關業內專家分析表示,日本電器產業已經走入黃昏,即使再搞幾次日本國內傳統的"垂直整合"也已無法挽回頹勢,必須尋求海外更具活力、擁有更大潛在市場的企業進行合作,才有可能起死回生。
奧維咨詢分析認為,夏普選擇與聯想合作,更多的是出于電視智能化和售價方面的考量。在全球傳統電視向智能電視的升級過程中,夏普需要聯想這樣的IT與互聯網資深背景的大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以增強其彩電產品智能化方面的全球競爭力。
聯想方面,聯想去年5月推出過多款智能電視,但由于技術能力和渠道不暢等原因,雖然轉到了不少噱頭,但是銷售成績并不令人滿意。業界人士稱,如果聯想和夏普能夠達成合作,聯想可以獲得夏普60英寸液晶屏資源和生產能力,夏普南京彩電工廠既可為聯想生產,又可繼續為夏普生產。而且,聯想還可以利用夏普在中國市場的彩電銷售渠道,大舉進軍彩電市場,完成PC、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四屏戰略"的戰略布局。對夏普來說,這也是一次大好的機會,合作雙方都能夠達到雙贏。
與傳統電腦、平板設備和智能手機相比,智能電視無疑是聯想"四屏"戰略最大的短板。而定價高、渠道基礎薄弱、缺乏家電業營銷推廣經驗以及不具備上游核心零部件自主生產能力的四大軟肋,都在很大程度鉗制了聯想在電視市場上施放的拳腳。
因此多元化經營、加大并購力度成了聯想補齊短板的最有效舉措。目前聯想控股正在多元化道路上疾行。柳傳志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其多元化業務戰略做過如下詮釋:“新的聯想控股有三塊業務,第一塊是核心運營資產,第二塊是資產管理,就是投資還繼續做,第三塊叫做聯想之星孵化器。如此,未來2年-3年內聯想控股將投資160億元。”
此次若收購成功,無疑完成了"四屏"戰略關鍵性的一步。雖然夏普整體業務巨額虧損,然而夏普中國區液晶電視相對其他業務仍舊表現良好。數據顯示,夏普在中國的彩電銷量占其全球彩電銷量的20%,在中國區液晶電視市場份額穩居前五。這有助于聯想及早實現跨入中國家電業列強行列。
繼2005年TCL首次跨海重組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后,包括海爾、蘇寧、聯想等中國IT企業巨頭已多次進行家電海外大收購。
之前,“家電王國”日本的并購案,攪翻了全球家電業,尤其是國內家電業。此次并購被日本媒體稱為"歷史上第二次中國企業并購日本家電巨頭的主力事業",而對國內家電業來說,則似是一劑強心針,是日系家電在華繼續敗退之跡象。考慮到夏普品牌在國際上的地位,聯想若完成此次并購,會給國產家電企業帶來更強的信心,同時再次加快全球行業洗牌的步伐。
不過也有一些業界專家認為,就如去年海爾收購三洋,聯想如收購夏普電視工廠股權,吃到只是"魚的尾巴",鴻海投入那么多也不減半點回報,目前全球彩電業已在進行重大轉型,市場日益飽和,三洋、夏普的拋售或只是精明的日本人"斷尾求生"之計,其意在長遠。不管是三洋還是夏普,只賣給產品給中國企業,并未允許國內家電企業使用、掌控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