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產品報廢高峰期來臨,國內同時進入電子電器產品的快速更新與淘汰期。根據國家《廢物資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專項規劃》數據顯示,2010年廢舊電子電器產品年產生量已達 300 萬噸,預計到 2015 年廢舊電子電器產生量將超過 600萬噸。不過,隨著相關輔助政策的出臺,家電回收情況逐漸得以好轉。日前財政部下發6.3億元首批廢棄家電處理補貼資金,這一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為了更好的進行家電回收工作,2012年5月,國家財政部、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六部委共同發布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基金管理辦法”)。希望通過對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進口電器電子產品的收貨人或者其代理人征收基金,然后用該基金作為補貼來推動廢棄家電回收體系建設。按照規定,對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微型計算機征收7-13元基金。
日前,財政部宣布首批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補貼資金6.3億元已經下發。按照《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規定,長虹、TCL等從事廢棄家電產品回收的企業將享受補貼,具體基金補貼標準為:電視機85元/臺、電冰箱80元/臺、洗衣機35元/臺、房間空調器35元/臺、微型計算機85元/臺。
根據商務部規劃,爭取到“十二五”期末,國內將初步建立起完整先進的廢舊商品回收體系,重點品種回收率達到70%以上。下一步將著力加強重點廢舊商品回收工作,抓龍頭企業,抓科技創新,聚焦分揀加工集聚區,強化對廢舊商品回收體系的市場監管。
根據《規劃》,未來將重點突破低成本和成套化拆解分選、分離提純和產品高值利用關鍵技術和設備,支撐廢舊電子電器綜合利用率達 90% 以上。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籍此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國內一批涉足企業將有望受益。
現如今國內廢舊電子電器產品將迎來回收處理的高峰時期,征收基金和補貼基金僅僅是個開始。如何企業對于廢舊電子電器產品的回收處理積極性,如何在基金制度下更為“有利可圖”才能促進廢舊處理產業長遠成長。
在家電回收方面,長虹、TCL、康佳、海信、海爾和創維等企業做的比較出色。前不久參加全國兩會的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生建議加快廢舊家電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而長虹在家電回收方面也逐漸有了規模,其回收渠道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是客戶,其二是自建的立體回收體系。拆解處理后的材料,80%的量或者80%的價值的物資會直接在資源化,當前正逐步推進。對于無法處理的或者是沒有處理資質的,將會選擇跨界合作。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企業及社會各界也應該引導消費者確立正確的家電安全使用壽命及以舊換新的觀念,為超齡產品付出高昂的電費、維修費,甚至付出人身財產安全的成本,不如及早更新產品。國家補貼金的下發將有效調動從事企業的積極性,從而推動整個回收產業價值鏈的建設,加速廢棄家電產品回收體系的建設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