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筒洗衣機的成本是多少?白色家電的成本到底是多少?包括更多的家用電器產品的,整體家電業的成本和利潤狀況如何?這是擺在格朗是999元滾筒洗衣機事件之后的,更深刻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尤其是對于行業外的人士,例如筆者,或者普通消費者,洗衣機行業,乃至整個白電行業的成本“就如同一本黑盒子里的黑賬”,沒有人愿意拿出來讓其見光。
但是,對于如此難以獲得直接證據的行業內幕,還是有一些其他的研究方法:雖然不嚴謹,但是也可窺一斑的方法,來幫助消費者了解事實的真相。
方法一:在PC消費市場,存在散裝機(DIY)和品牌整機兩個完全對立競爭的市場,消費者往往可以通過對比在這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相當”產品的價格區間,分辨誰的利潤更高。對于洗衣機行業,也可采用類似方法。
首先,雙筒洗衣機的價格都在千元以下,甚至五六百元。這種洗衣機和波輪產品比較,最大的差別是:多了一個甩干桶,少了自動控制程序組件。與波輪洗衣機比較,滾筒洗衣機除了動力部分的配置結構變化外,更多的是增加“艙門蓋”水密封設計的90度翻轉的波輪產品。但是,從雙筒洗衣機數百元的銷售價格,到波輪洗衣機一兩千的價格,再到滾筒洗衣機大多數在2000元以上,甚至五六千元的價格。消費者可以看到一個:在主要箱體成本、電機技術可承受的價格成本變化之外的“價格上升曲線”。
按照奧維咨詢副總經理韓昱所說,“就波輪和滾筒兩種類型的洗衣機而言,同樣的配置,滾筒的制造成本約比波輪高35%,但到了零售端,滾筒的平均售價卻高出波輪近80%。”也就是說,滾筒產品45%的溢價全部是利潤!
方法二:在PC行業,往往很多企業的年度利潤都不高。PC行業屬于1-3%的薄利行業已經成為了產業共識。類似的,在平板TV行業,行業性的虧損也時不時的出現——年銷售額數百億元的企業,最終凈利潤可能不足1個億,也是最定型的薄利行業。但是類似的情況卻并不出現在洗衣機等白電企業身上。
白電行業的競爭雖然激烈,但是似乎企業都保持著不錯的銷售利潤比例。行業性虧損積極罕見,更有很多中小企業擠破腦袋往里鉆:不想PC活著TV行業那樣在走向大品牌一統江山的格局。這樣的局面,歸根結底是由于產品利潤更高造成的。
據《京華時報》以“國內某大型白電集團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向記者透露”的口吻報道稱,在目前的家電行業,毛利(銷售價格減掉出廠價格)最高的是吸塵器、加濕器等小家電產品,以及吸油煙機、灶具等廚衛產品,兩者的毛利率在50%左右;冰箱和洗衣機的毛利率在30%左右,空調在20%左右,彩電產品一般在10%以內。——這一數據也證明了,通過關注一個行業長期的關于盈利能力的新聞消息,判斷行業毛利水平的方法的可行性!
實際上,家電、尤其是白色家電,特別是洗衣機這類產品,在價格和成本上的不透明由來已久。這些產品相對的架構簡單、技術也較集中:例如洗衣機的電機、空調的壓縮機,就是最關鍵部件。而這些產品屬于傳統工業產品,不想電視的液晶面板、芯片、電腦的CPU、板卡等產品市場那么透明,信息量充沛。
消費者面對黑盒子里的白電產業,只能是一頭霧水的消費者,很難搞清楚自己究竟被“剪了多少羊毛”!這樣的行業事實,使得消費者對格蘭仕999元滾筒的出現更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