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再現技術以假亂真
薩頂頂的歌曲《萬物生》已為不少人熟悉。春晚上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萬物生》的畫面。空靈的歌聲加上360度全景顯示的生物仙境般的背景,讓人仿佛進入“阿凡達”的3D世界。
春晚一結束,就有人在網上發帖尋解,立體效果是如何塑造的?這位網友觀察的很仔細,“前面和后面都有立體畫面的呈現,例如花朵從空中飄落,就落到薩頂頂的前面,其畫面還遮擋住了薩頂頂,有點像是全息投影,又好像薩頂頂的前面有塊透明光屏,但仔細觀察了一下,她前面除了空氣什么都沒有。”
顧志剛告訴記者,現場觀看效果并不如電視機前,因為在直播時透過電視手段,在表演嘉賓眼前和熒屏上,打出用高科技的全息影像制造的虛幻景象。該技術在此次春晚中被大量使用,主要是成功地制造氛圍,配合升降機械組成的臺型變化,利用電視鏡頭,延伸了舞臺的縱深感和空間感,實現了以假亂真亦真亦幻的多維立體效果。
機器人聞曲舞蹁躚
今年春晚舞臺上引入了一群特殊的舞者——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創新基地研發團隊的機器人。
伴隨著歡快的鋼琴曲,小巧可愛的機器人在舞臺上翩翩起舞,它們動作整齊劃一,展現出或明快、或高難、或激昂、或歡快的舞蹈動作,與優美的音樂搭配得相得益彰……
哈工大的機器人表演早已小有名氣,曾在東方衛視、湖南衛視等很多地方節目中嶄露頭角。該校洪炳镕教授告訴記者,由于演播廳電磁干擾多,加上LED舞臺過于光滑、條塊間的縫隙,給機器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擾。此外,參加春晚與以往的演出有很大不同,以往的表演是隊員們自己設計好程序,再根據機器人的舞姿配上相應的音樂;而春晚的規矩則相反,舞臺、燈光、音樂都是事先設計好的,這就要求機器人表演隊先要分解音樂,再根據音樂去設計動作,最后才能進行計算機程序設計。簡而言之,就是要機器人自己去適應春晚的舞臺。經過一路成功闖關,機器人最終站到了央視春晚的舞臺上。
“我認為這很好地實現了科技與娛樂相結合。”洪炳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