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的觀眾不僅將是3D技術在舞臺上呈現的首批見證者,也將是目前最尖端的全息成像技術的全國首批體驗者。主管部門對我們這次演出的要求就是‘要跟別人不一樣’,所以我們只好請最有實力的奧運團隊、最高端的科技公司、最好的演員們來全力支持了。”昨晚,作為被定義為“大型情景音舞詩畫”演出總導演的陳維亞向來國家體育館探班的上百位媒體記者介紹了《天安門》的排練情況。
光場地就搭了兩個月
“我們這次演出不僅時間緊,還面對很多實際困難。”陳維亞表示,由于《天安門》確定在國家體育館演出,把“體育館變舞臺”就成為主創團隊第一個面對的難題。一般大型演唱會的搭臺,快的需要兩天,慢的也就一周,但《天安門》因為有大型LED屏和各種巧妙的“機關”,光場地搭建就足足用了兩個月的時間。
在現場,觀眾可以看到,氣勢恢宏的巨大圓形舞臺“吃進”了整個一面的觀眾席和場地區。舞臺被設置成雙向時空轉盤,這個“多層360度旋轉舞臺”將為演員提供靈活的表演空間,空中的特殊裝置還能讓演員“從天而降”。寬60米、高20米的180度環型LED大屏幕也會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而且,在LED屏上,還將有出人意料的長達11米的旋轉搖臂隨時出現。此外,LED屏還隱藏著幾處伸縮臺階,可以隨時伸展。
真人從LED屏中走出
“你們可以想象,當一架A380空中客車飛機‘降落’在國家體育館舞臺上時,LED電子屏上會神奇地出現舷梯,然后有真人從LED電子屏中走出。觀眾就如同置身機場場地中!”雖說是探班采訪,但《天安門》團隊昨天只向媒體展現了超大屏幕的一般顯示效果,真正的“殺手锏”3D視頻及全息成像仍被主創團隊列為“保密內容”,希望把懸念留給觀眾親自體驗。
陳維亞表示,《天安門》整部演出將以“天安門”這一北京獨有的城市精神地標為歷史和文化索引,運用音樂、舞蹈、詩歌、戲曲、雜技、音樂劇等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濃縮北京3000年建城史、850年建都史,還原北京人文歷史風貌。
舞蹈全是全國級獲獎者
在昨天公開的彩排表演中,觀眾和媒體可以看到《天安門》第一幕和第四幕的主要內容。第一幕主要展現了北京從五四運動、抗日戰爭、全國解放到新中國成立的這段歷史和人間百態。由于“LED電子屏”實在“超大”,不論是用于展現以上內容的歷史圖像還是特技效果,都讓觀眾感受到非凡的視覺沖擊力。再加上演員們或以不動的剪影或以激昂的舞蹈方式穿插其中,觀眾感受到的是全方位的視聽感受。“我們對主要舞蹈演員有個選擇標準,必須是全國級獲獎演員。”陳維亞補充說。
老百姓登臺演自己
第四幕展現的是改革開放后新北京的內容。陳維亞介紹,不論是小丑鮮花的送貨員還是清潔工人,不論是83歲“遛早兒”的老大爺還是4歲正在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是邀請真實的市民扮演。“天安門就在我們身邊,是北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向全國乃至世界觀眾展示新北京時,我們也希望有市民的真實參與,讓觀眾在戲里戲外都感受到北京精神的氛圍。”
在幾百位“群眾”演員中,小丑鮮花的快遞員因為獨特的妝容是最引人注目的。昨天參演的這位“小丑”叫梁君艦,他表示自己剛進劇組的時候覺得這個演出氣勢特別宏大,自己還有點緊張。“我在舞臺上出現后,就是向觀眾微笑、打招呼問好。然后碰到清潔工師傅們,也向他們問好。讓自己給別人多帶來些歡樂,這其實就是我平時工作的狀態。所以后來我也就不緊張了。”梁君艦從河北老家來北京工作已經六七年了,他說自己已經漸漸融入北京的生活,“覺得北京就是自己的家鄉”。此外,公交勞模李素麗、“我最喜愛的首都人民警察”孟昆玉等北京當代代表人物也都會在最后一幕登臺,與他們的扮演者同時出現。而莫華倫、丁毅、幺紅、鄭詠、譚晶等明星級演員也會穿插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