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總體方案歷經15稿修改和兩年多的博弈,試點方案再經五稿修改和談判幾乎破裂的危險后,2010年7月1日,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第一批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名單終于在國家意志的強勢干預下正式出臺,三網融合終于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在2011年“兩會”期間,“三網融合”也成為了兩會代表關注的焦點之一,在三網融合推進中,關于互聯網電視企業內容牌照的發放、彩電廠商應不應該自建內容平臺等問題也引起了業界的討論,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和家電產業專家、帕勒資深董事羅清啟分別發表了看法。
“在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之下,應該鼓勵彩電廠商自建內容平臺,而鼓勵的最好方式莫過于給這些互聯網電視企業頒發內容集成牌照。”日前,李東生在接受媒體電話采訪時表示,在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之下,應該鼓勵彩電廠商自建內容平臺。
李東生表示,從目前試點城市的推行情況來看,一方面,三屏內容不能統一是當前最大的問題之一,要逐步建立視頻內容統一牌照制,進一步放寬對互聯網電視企業牌照的發放,盡快讓有線電視內容和互聯網內容、無線互聯網內容發展能夠拉近差距,放寬民營資本在視頻內容運營的進入,加快有線電視企業的市場化建設,從而推動有線電視內容的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要建立融合的、有效的監管體制,以及衍生出具體方案和實施路徑。
關于目前三屏融合中,內容融合相對滯后的原因,李東生表示最為關鍵的就是來自監管體制和運營體制的障礙。目前公益屬性的廣電業的非市場化運營與完全市場化的電信業競爭,在商業模式上迥然不同。具體表現在長期獨立發展起來的兩個行業,在觀念上、行業標準上、行為準則上存在巨大的差異。
隨著三網融合的到來,未來國內彩電市場的規模將提高到8000萬臺,其中互聯網電視將成為消費電子業的主流產品。面對如此可觀的市場前景,只有實現三屏融合,通過內容商和終端廠商的合作,差異化競爭,商業模式創新等,進一步拉動內容、網絡、終端、服務以及其他上下游產業鏈,合作共贏,才能贏得新的成長動力。
李東生表示,在獨立的電視網絡和互聯網絡當中,電視的內容是精品,但量不夠大;而互聯網的內容量雖然大,但是質量卻參差不齊,安全性也低。兩者之間缺乏統一的交易標準和合作模式,這便涉及到一個三屏內容融合的問題。
終端廠商通過和內容商合作,將進一步拉動內容、網絡、終端、服務以及其他上下游產業鏈,適度競爭,合作共贏,最終實現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通過訂制、搜索等方式獲得全國廣電、各種內容生產商和服務商所提供的個性化視頻服務。
關于內容監管問題,李東生表示,網絡媒體不如傳統媒體好管理,這是必然的,但它是客觀存在的,內容搬到電視機上肯定比在電腦上更加容易管理。既然現在這些內容已經在互聯網上存在了,已經在電腦屏幕上可以看到了,咱們就引導他們在電視機屏幕上看,電視機上面的監管一定不會比電腦難。
“彩電廠商自建內容平臺的愿望不應該被滿足,硬件廠家做內容應該被禁止。”關于應該不應該鼓勵電視廠商自建內容廠商,彩電廠商又應該怎樣抓住三網融合帶來的產業機遇的問題,日前,家電產業專家羅清啟在《家電縱深》訪談上這樣表示。
因為三網融合并不是簡單的硬件融合,三網融合的本質是內容融合,融合之后將出現彩電、電腦和手機三個終端,就是說三個終端背后的節目都可以自其它終端上面播放,可以實現節目內容在這三個屏幕上流動。在這個層面上,節目內容的管理難度非常大,應該加強內容監管而不是放寬。
關于互聯網電視出現之后,制造商正在成為內容和服務的提供者的現象,羅清啟表示,并不是三網融合出現后,制造商就可以去做節目。三網融合時代節目呈現爆炸性的狀態,原來的節目比如視頻主要是依賴于電視這個平臺,電視由廣電系統監管節目,非常科學、準確并且對節目監管非常好,但是突然融合之后,電視機企業如果可以做節目,手機背后是不是手機廠商也可以做節目?電腦廠商是不是也可以做節目?這樣就全亂套了。
節目內容是意識形態,牽扯到意識形態,就必須要完整的管理。就像我們說不能政出多門,交通問題是由交警管理的,公共安全是由警察管理。如果一個企業也可以做警察公共安全管理、可以做交警管理交通,這會造成什么現象?所以,節目內容節目必須由國家統一去做第三方監管,尤其在三網融合初級階段,未來節目到底怎么監管還處在探索過程中,現在是不能給電視企業發牌照的。
至于有人認為當前我國彩電企業整體業績不佳,自建內容平臺有助改善業績的問題。羅清啟表示,彩電廠商即使自建內容平臺也不會改善業績,因為彩電業虧損是因為產業結構的問題,你不控制產業結構,不控制面板,不控制面板材料,那外資肯定控制你。不能因為產業鏈不完善,彩電廠商業績不好就用做內容來彌補,而且也彌補不了,如果都來做平臺做內容,那這個競爭就會很激烈,就不會再有利潤。
羅清啟表示,認可今后彩電業競爭將會集中在芯片、操作系統、內容和面板四個方面的說法,但同時表示,其中的內容一條,并不是讓彩電企業自己去做內容,內容是指用前面板、芯片、操作系統去做競爭力的生成,是依靠內容,并不是自己非要做平臺。
所以,彩電企業應該集中精力去改變產業結構,發力面板、芯片、操作系統等技術方面,而不是盯著內容這一公共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