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協助雙D業走出谷底,應采不同的策略。DRAM是技術與資本密集的產業,整合還是要做,促成臺、中、美、日聯手抗韓;面板問題主要出在總體經濟需求不明朗,臺灣政府要以資金協助面板廠做產品、結構轉型。
面板與DRAM是臺灣重要的產業,已發展數十年,也投入許多資源及人力去發展,并且有一定的基礎。如何幫助雙D產業,可以從短期與長期,以及是要幫助有需要的企業,還是要幫助值得幫助的企業等角度來思考。
DRAM與面板兩大產業經營情況不太一樣,韓國DRAM廠還是賺錢,臺灣DRAM廠是全部賠錢;面板廠則是臺、日、韓、中全部都賠錢,可以看出雙D產業的競爭力還是有些不同。
從產業競爭力來看,DRAM當然需要幫助,短期上,政府可以用資金,協助業者度過難關,中長期可以朝整合方向進行。有人說DRAM兩年前已失去整合的最佳時機,但DRAM是技術與資本密集的產業,整合還是要做。
我認為,“攜中、拉美、聯日、抗韓”是DRAM中長期發展方向。美國與日本DRAM廠有技術,但缺資金,臺灣DRAM廠有產能,國內則有資金,但缺產能與技術,四方結合,各個不同伙伴的專長,將與南韓業者競爭。
從面板產業來看,政府也可以資金協助,協助業者降低虧損,或盡快獲利。目前面板問題主要出在總體經濟需求不明朗,因此,政府要以資金協助面板廠做產品轉型、結構轉型,例如提升高附加價值產品的出貨,像3D與LED等產品。
另外,也可以找下游策略結盟,為面板尋找下游產品的出海口。例如三星與索尼聯盟關系生變,Panasonic的面板采購有缺口,或夏普積極轉型,臺灣可以與這些日本品牌加強聯系。
像面板廠不是有許多生產線,可以把其中一、兩條廠房拿出來與品牌廠合作,或是與大的系統整合廠結合在一起,形成更緊密的合作。
除了下游之外,面板上游零組件也可以整合,把關鍵零組件全部整合進來,這樣與國際大型品牌議價時,會更有優勢。
新技術方面,例如主動有機激發光顯示器(AMOLED),這類新世代顯示技術,政府可以用資金協助業者,并結合日本,共同開發與研發這類新技術。
對國內的策略,我們也應該好好思考一下大戰略,不論是雙D或LED等產業,可以談一下雙方合作的愿景與目標,把這些訂出來,找出彼此雙贏的合作方式。
在與國內彩電品牌合作方面,臺灣可以為國內開出新規格,或特殊尺寸的面板,加強與國內彩電廠合作,也阻止韓國面板在我國的滲透率持續上升。
面板廠也可以加強拓展、擴大在新興市場的滲透率。面板主要是需求不振的問題,競爭力還是比較強,政府可以協助面板廠,從日本以及國內新興市場與高附加價值產品,來擴大下游出海口,協助業者解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