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電視視聽服務許可證制度不僅對網絡電視產業擁有深遠影響,同時也將影響整個網絡視聽服務產業。
該政策的出臺意味者網絡視聽產業面對兩張許可證并存的局面:一張是面向以PC為終端的產品的許可證,一張是面向以電視為終端的產品的許可證。只有兩證俱全的服務商才能向電視和PC兩個終端同時提供節目接入服務。
對于傳統民營網絡視頻企業,雖然現在都具有向PC終端供應視聽節目的許可,但是以目前的局面這些平臺很難獲得向電視終端提供視聽節目的許可。據悉,網絡電視視聽服務許可證首批四張均正對傳統廣電內容商。而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國內網絡電視和高清播放機產品獲得視聽節目的主要來源的PPS公司已經采取了技術限制,阻止“未經授權”的節目引用。這一動作驗證了網絡電視視聽服務許可證制度即將出臺的消息。
同時,即便民營網絡視頻服務商能夠獲得“網絡電視視聽服務許可證”,也可能面臨無節目可以播出的窘迫處境。國內廣電系內容商是網絡視聽內容服務商重要的節目供應商,尤其是綜藝和新聞類節目多源于這些單位。一旦廣電系內容商全面進入網絡通路的電視和PC終端內容服務行業,其與民營網絡視頻服務商之間的同業競爭將變得非常明顯。
研究認為,隨著國家對流通與網絡上的媒體資源的監管體制的逐步完善和健全,以往以盜版內容和擦邊球方式生存的網絡內容服務商將面臨更為嚴峻的競爭局面。來自版權商、內容商、監管機構的壓力,將迫使這些產業從業者迅速的找到正規化經營的商業模式。同時,國家相應政策的明朗和體系化,也將為普通百姓獲得一個安全、健康的網絡娛樂環境創造良好的基礎。
受到國家將出臺網絡電視視聽服務許可證制度影響的還包括廣電傳出網:基本的常識是,一旦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絡觀看大部分需要的電視節目內容,如果廣電有線電視接入網不能創新服務體系,則將面臨被消費者部分拋棄的局面。
國內廣電系的主要資產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內容制作和播出,第二是內容傳輸和接入。在前者上,廣電部門一直保持市場的絕對主導和強勢地位,而對于后者隨著三網融合的加速、雙向進入的展開,尤其是網絡到電視這條傳輸通路的打通,其市場競爭格局將日益惡化。
不過,對于近年來高清化、數字化、雙向傳輸改造高歌猛進,接近尾聲的廣電網,能夠獲得以下在業務方式上競爭格局惡化的“刺激”,也被業內看成是有利于廣電網成長的格局。廣電網目前主要的問題集中在,網絡改造督促以下走一步,新型業務推進緩慢,缺乏全國一張網的運營平臺,地方網絡各自為政……而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本是,在電視接入服務上的“壟斷”地位。“網絡電視視聽服務許可證”對于廣電網絕對是一次真正的“狼來了”,也是一次加快整合的大好機會。
廣電新政面臨產品技術革新的考驗
網絡電視視聽服務許可證和網絡視聽節目許可證雙證制度雖然規范了以網絡為傳輸通道的視聽節目服務的管理和終端使用標準,但是也會面臨巨大的不確定因素。
兩張許可證的適用范圍區分的標準是終端平臺是電視機還是PC。然而,隨著三網融合的發展,PC和電視機產品的差異正在縮小。目前,有很多的消費者用電腦連接電視的方式,在電視機上欣賞網絡視聽內容;甚至對于使用迷你客廳PC、HTPC這樣獨特應用電腦的用戶,彩電是其唯一的內容顯示途徑。對于這樣的應用,無疑既符合終端是電視機的規定,又符合終端是PC的規定。
此外,彩電產品本身的網絡化的本質也是PC化。未來的彩電產品可能是PC和傳統彩電的一體機。其網絡功能和傳統PC沒有差別,電視功能又和傳統彩電完全一樣。研究認為,這種產品在市場上的出現只需要十到二十個月的時間,既有可能成為顯示。面對這樣的產品,終端是PC還是電視將更加難以界定。
分析表明,如果不計算軟件成本,一臺現有的網絡電視的成本增加在500元左右,而一臺具有英特爾凌動處理器的PC電視的產品的成本增加不會超過1500元;如果網絡電視采用ARM(智能手機)平臺,則其成本(含系統軟件)渴望控制在1000元左右。對于后兩者技術體系,均能實現無限制的互聯網瀏覽服務。
推出更新一層次的網絡電視,不僅在技術上可行、成本上可行,更為重要的是在消費需求上也確實符合消費者的要求:電視上網難道就是為了看在網線上傳輸的傳統電視內容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對于擁有網絡接入的電視,消費者需要的是多樣的內容、媒體服務,為了能滿足這樣的需求,具有通用計算能力和擁有任何網絡應用的接入能力將成為未來網絡電視的競爭焦點。
無論如何“網絡電視視聽服務許可證”制度若真如同內部人士透露的那樣能夠及時出臺,對于快速發展的三網融合都是一個好事情,也將為消費者帶來切實的、馬上就可以體驗的嶄新價值,同時更將很大程度上改變國內互聯網服務應用的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