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上去,促銷員多么關心我們!其實,這是銷售員在套我們的底。預算過少直接是看我們要購買什么價位的產品;要什么功能是看消費者對平板電視等新型產品的‘具體特點’了解多少;房間大小不僅意味著產品尺寸,也變相說明我們的經濟能力。
當然,如果我們告訴了促銷員這些信息,促銷員也會真的幫我們推薦產品。只不過這些推薦產品有限保障促銷員的利益最大化。例如,你告訴促銷員,有四五千元左右的預算,促銷員往往推薦四千出頭的價格的產品,其實這些產品才買不到四千元。在消費者看來產品符合自己的需要,在促銷員看來“利潤頗豐”……
消費者在購買電視機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不要輕易亮底牌,不要在市場砍價和產品挑選的時候被促銷員牽著鼻子走。因為,看似明碼標價的賣場其實,價格都是虛的。一款5000元的產品甚至通過砍價,能省上近千元的費用。如果消費者提前泄露了自己的底牌,那么在以后的利益爭執中就會處于極度被動的地位。
正確的做法是,多讓銷售員介紹幾款產品的特點、價格,不要自己說出來需要什么。這時候銷售員拿不準消費者的具體需求,只能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處理問題。然后消費者在根據銷售員的介紹,選定心儀的產品,進行討價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