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嗎?
外資平板電視品質、技術國內外市場不同步 產品可靠性更是無從考量
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 陸刃波 丁靜
金融風暴吹倒了一大批企業,平板電視制造企業也未能獨善其身,其中外資平板電視制造企業損失更為嚴重,索尼、三星、夏普、松下等幾大巨頭相繼公布預虧財報,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調研數據顯示:國內平板電視市場銷量增幅逐年放緩,09年受經濟不景氣影響更下滑至28%,中國產品外銷歐美受阻,外資品牌進一步轉戰中國市場,將形成較大內銷壓力。
然而外資平板電視制造企業一方面將中國市場視為主戰場,紛紛表明對中國市場的重視態度,期望借助廣大中國消費者強大的購買能力,緩解全球大環境不景氣的銷售壓力;另一方面,又頻頻爆出外資平板質量問題的新聞,成批量出現“黑屏”、軟件故障、“豎線”、接口不兼容等問題。同時外資平板電視產品國外諸多創新技術亮點到了中國市場就變成了簡配,而價格反而只高不低。一件件歧視性中國消費者行為,讓廣大中國消費者失望的同時不禁感嘆:平板電視產品品質誰來為消費者把關?外資平板電視品牌“再想說愛你不容易”!
國內外品質、技術不同步 歧視行為何時了
外資品牌憑借CRT時代的高品質、高技術內涵贏得了廣大中國消費者的信賴和推崇,也為打開中國平板彩電市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如今卻又依仗這種信任,對中國消費者在品質、技術上“摻水”,不僅國內外技術創新步伐上不同步,在中國市場銷售的平板電視產品不是簡配就是淘汰貨,質量問題頻出,而且一旦出了問題,在對待國內外的消費者態度上,也是“看人下菜碟”,在國外很容易解決的售后服務問題,到了中國就變得難上加難了!
早在09年初的美國CES展上,外資平板電視產品的頂尖創新技術悉數亮相,超薄、LED背光源、4倍頻、3D顯示等技術將成為這些外資平板未來一段時間國外產品推廣重點。相反在中國市場呢?外資的表現只能用“無所作為”來形容,我們只能看到海信、創維、長虹、TCL等國產平板電視制造企業在產品技術研發上的不懈努力,而索尼、夏普等外資巨頭,依然在以基礎技術功能作為國內市場主推,而這些最新的技術,估計中國消費者還要等上三、五年才能享受到。
在08年相繼爆出的索尼在日本、美國銷售的V300系列擁有的最新技術到了中國上市的產品技術嚴重縮水,全部簡配,而其價格也并不因為功能的減少而相對降低;夏普同一款液晶電視,國內價格比香港和日本高出近3000元,卻缺少了關鍵的兩大核心技術。這兩大事件又一次極大的傷害了廣大中國消費者。
產品質量可靠性無從考量 消費者期待把關
外資平板電視產品在中國市場不僅技術上簡配,產品品質上更是大打折扣。所有外資平板電視企業均號稱壽命不低于6萬小時,按每天觀看電視時間8小時計算下來,一臺電視看20年應該不成問題,可事實上平板電視產品的投訴率長年居高不下,很多消費者將平板電視產品買到家不出一年,質量問題頻出,造成消費者對平板電視產品整體質量狀況心存顧慮,讓本是耐用品的平板電視變成了“快速消費品”,理性回歸平板電視產品基礎品質的把關,才能贏得消費者的品牌信賴感。
目前國內對于平板電視可靠性的標準規范,是依據2006年出臺的《數字電視接收及顯示設備可靠性試驗方法》,其中對平板電視平均故障時間間隔做出了規定,等離子電視下限值應不小于10000小時、液晶電視應不小于15000小時,通俗理解為平板電視產品要求在3-5年內基本不會出現故障。
隨著平板電視產品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消費者需求的不斷提升,對于平板電視品質的把關應該更為寬泛,在平板電視產品使用功能、性能方面的穩定性都需要更明確的做出規范,為廣大消費者在源頭上把關。
規范市場需中外企業共促 協力恢復消費信心
隨著消費者理性回歸平板電視基礎品質的追求,長虹、海信等國產企業已經意識到確保平板電視產品的質量才是一個制造企業最根本的目標,為此早在07年長虹就著手成立了可靠性技術研究所,將可靠性技術率先引入平板電視產品領域,用系統工程的理念在產品研發的各階段全面提升產品可靠性。
由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全國音視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牽頭組織的“平板電視產品可靠性標準行業規范研討會”也將于3.15期間召開,屆時中外平板電視制造企業將共同探討平板電視產品可靠性規范及標準完善思路。著名家電專家陸刃波表示,平板電視制造企業特別是外資企業,應嚴把質量關,在產品推廣之前嚴格實施產品可靠性的檢測,確保產品的零部件品質、軟件設計、接口兼容性等方面均符合要求,才能做到源頭把關,恢復廣大中國消費者對平板電視產品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