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上午,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全體會議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在全體會議發言環節,武漢市二橋中學校長彭葆蓓作為全國基礎教育唯一代表,作題為《為孩子們點亮更加美好的未來》的主題演講,向世界展示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創新實踐。
二橋中學校長彭葆蓓在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全體會議上發言
5月16日,AI“無邊界校園”媒體調研行活動在二橋中學舉辦,來自全國的10余家媒體現場觀摩武漢市漢陽區教育數字化成果。
調研活動參加人員比出“把學生放在舞臺中央”手勢合影
數字孿生校園:
鏈接教育和無限世界
“二橋中學建設無邊界學校,用數智技術讓孩子身在校園就能‘親臨’全世界。”彭葆蓓校長介紹,學校搭建了數字孿生校園,構筑了物理空間、社會空間與數字空間三維平臺。
三維平臺如何發揮作用呢?
據彭葆蓓校長介紹,在數字孿生校園平臺打造的可視化3D校園中,學校管理者可以通過放大縮小定位至某棟教學樓,聯合安全防控數據,實時查看某個教室的教學過程和設備狀態,并且遠程管理。
二橋中學數字孿生校園平臺應用示例
學校搭建微型生態濕地館,結合VR、AR技術,部署了虛擬實驗平臺,把“長江水質觀測站”搬進校園,把課程搬進自然。學生通過5G全息投影可以與專家實時連線,討論濕地生態修復方案。
二橋中學學生在應用VR設備學習
在未來,關于AI技術如何更好的助力學生學習、教師教學、以及學校管理呢?
“AI+教育的應用不止于大模型的技術突破,更重要的是做到真正讓AI技術與教學、學習需求結合”。廣州視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希沃)湖北子公司總經理程煜介紹,基于師生的實際需求,希沃已在結合自主研發的教育專用大模型——希沃教學大模型,將AI技術融入數字化應用,推動教師積極應對新技術變革,幫助學生實現更多元的學習成長。
AI走進課堂:
鏈接優質教育的江山萬里
“數智教育平等面向人人,是惠及所有師生的教育。”彭葆蓓說,二橋中學深刻認識到,無論繁華都市,還是偏遠鄉村,人人都有公平獲得教育的機會,都應享有優質教育資源。
二橋中學也在不斷踐行用數字技術幫助優質教育資源在城鄉之間流動。在智慧課堂上,二橋中學和六百公里外的恩施州來鳳縣實驗中學的學生能夠一起走進長江生態濕地館,一起探索科學奧秘;在云端教室里,不同地區的老師同上一堂課,共同建設高效課堂。
同時,結合希沃課堂智能反饋系統,兩地教師能夠借助AI技術,在課后一起查看由AI生成的分析報告,精準分析課堂情況,幫助教師在課后進行反思與提升,呈現一堂堂好課,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在城鄉流動。
據了解,希沃課堂智能反饋系統已在全國鋪開。截至目前,已建成19個重點應用示范區,生成超18萬份報告,推動區域教師專業發展。
“近年來,漢陽區通過政策精準對接、區校協同創新等策略,實現了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體系與區域教學場景的深度融合。目前,漢陽區已建成覆蓋全學段的“數智大腦”教育體系,在武漢教育云平臺課堂互動率、資源使用率等應用指數多年位居武漢市第一。”漢陽區教學研究中心譚婷在與觀摩媒體交流中提到。
漢陽區教育局教學研究中心譚婷(中)、二橋中學校長彭葆蓓(左)、希沃湖北子公司總經理程煜(右)與觀摩媒體交流
當前,科學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得到了廣泛重視,教學方法也不斷創新。據譚婷介紹,漢陽區作為全國首批科學教育實驗區,通過智能技術為引擎,堅持“應用為王”的基本原則,落實“知行合一”的建設目標。圍繞“虛擬實驗規模化、水科技品牌化、館校融合項目化、科技學苑服務化”四個重點方向,采用“模式共創、課程共建、資源共享、協同共育”的推進機制,創建出區域推動科學教育全面發展的新路徑。作為此次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基礎教育成果展的武漢市唯一區域展區,漢陽區也展示了數智賦能科學教育+的系列實踐成果。
漢陽區在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展示數智賦能科學教育+的系列實踐成果
此次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漢陽教育以技術賦能教育治理、用數據重構教育生態的探索,不僅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豐碩成果,更勾勒出漢陽未來教育的全新圖景。
“數字教育要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以數據為紐帶、以人文為根基的新型教育生態。”彭葆蓓說。誠然,教育技術的創新也要深刻踐行“以人為本”,解決師生實際需求,創造未來教育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