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1年火到2022年,元宇宙儼然成為各行業最想探索的新領域,政府也不例外。日前上海在年度經濟工作會議上率先行動,隨后將元宇宙寫入上海經信委“十四五”規劃。
2021年12月21日召開的上海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引導企業加緊研究未來虛擬世界與現實社會相交互的重要平臺,適時布局切入。”三日后,“元宇宙”一詞多次出現在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以下簡稱“上海市經信委”)印發的《上海市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該規劃指出,前瞻部署量子計算、第三代半導體、6G通信和元宇宙等領域。
在“元宇宙”入選上海市經信委“十四五”規劃之后,1月8日,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工作黨委、市經濟信息化委開會議謀劃2022年產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再次強調了布局元宇宙新賽道,開發應用場景,培育重點企業。
但是目前暫無相關具體措施和時間表出臺。
江蘇、浙江、北京等地跟上步伐
政府層面,無錫市濱湖區緊隨上海。在1月1日舉行的“2022太湖灣科創帶濱湖創新大會”上,濱湖區發布了《太湖灣科創帶引領區元宇宙生態產業發展規劃》,旨在打造國際創新高地和國內元宇宙生態產業示范區。
會議上,無錫市濱湖區工信局局長楊志清表示,濱湖區將先行先試重點打造一批元宇宙示范場景,推動元宇宙在數字影視、智能制造、特色旅游、社會治理等方面的創新應用。
浙江也加快了元宇宙的推進步伐。日前,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浙江省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將構建以區塊鏈、第三代半導體、量子信息、元宇宙等領域為重點的未來產業發展體系。
實際上,長三角地區在元宇宙的布局上一直較為超前。去年11月,浙江省經信廳已組織召開了“元宇宙”產業發展座談會,來自政府機構、學術界和省內“元宇宙”相關企業的代表均出席會議。
新年伊始,首都北京也開始了展望元宇宙的布局。據北京晚報消息,1月7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許強做客“市民對話一把手”訪談中指出,“未來,針對6G、腦機接口,包括最近大熱的元宇宙等領域,北京都會陸續展開布局。”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磊也在當日舉行的北京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北京將啟動城市超級算力中心建設,探索建設元宇宙產業聚集區。
地方兩會出現多個“元宇宙”提案
在日前順利閉幕的北京兩會,“元宇宙”也相繼在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提案中出現。值得注意的是,“元宇宙”相關提案多由關聯的上市公司高管提出。
北京市政協委員、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陶然帶來了兩份與“元宇宙”相關的提案,分別是《關于搶占“元宇宙”發展先機,打造首都經濟增長新引擎的建議》和《關于將首鋼園建設成為北京“元宇宙”發展試點產業園的建議》。
拉卡拉董秘去年12月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元宇宙下數字支付必不可缺。公司正在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和部署。
市政協委員、元宇宙概念上市公司利亞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軍也提出建議,成立由政府牽頭、相關科研院所和產業單位共同組建“元宇宙”發展聯盟。同時,在聯盟下成立“元宇宙”技術研究中心。
中文在線董事長兼總裁童之磊,也在人大會議上帶來了與“元宇宙”相關的建議。此前,中文在線已宣布公司正在進行元宇宙的布局。
他認為,應結合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定位,將“元宇宙”產業列入新興發展產業,加快開展“元宇宙”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
“元宇宙”也在全國各地陸續進入的“兩會”時間里成為了熱詞。1月11日,武漢召開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首次會議。武漢市市長程用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推動元宇宙、區塊鏈、量子科技等與實體經濟融合。
另一方面,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就本市的實際情況與元宇宙相結合提出了建議。例如,泉州市政協委員林文福建議相關企業要在泉州市政府的領導下,將世界申遺點、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百家文化、智能制造有機結合,研發出富有泉州文化特色的元宇宙產品。
“地方政府接連的積極表態體現了其對前沿領域的重視程度,元宇宙不是單一的技術,而是多項技術,代表著一場社會性的變革。”趙國棟說道,“這也是產業變革的機會,推動元宇宙發展的過程對地方經濟結構升級有著巨大作用”。
他進一步補充道,元宇宙的核心重點還是會落在地方經濟的發展上。“元宇宙一定會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一個正向、積極的促進作用,這應該是政府發展元宇宙的意義所在。”
元宇宙熱下LED的機會在哪?
眾所周知,元宇宙的接入口VR/AR設備,但由于頭戴式設備屏幕距離眼睛非常近,顯示器最理想的像素密度為2000ppi,這已經遠超目前LCD、OLED顯示器可以達到的水平。
而有望達成這一目標的就是Micro LED,這也將成為VR頭戴式設備最 佳的顯示技術。Micro LED的切換速度聽起來更像是微芯片,而不是說顯示器:其計量單位是在納秒(十億分之一秒)。能夠在超小尺寸下實現超高分辨率,同時具備超快的切換速度,Micro LED成為了VR和AR頭顯的完美選擇。同時,Micro LED擁有更高的靈活性,對于玻璃基板、PCB基板或是具備彈性的基板Micro LED都能完美適應。
而與此同時,小間距LED技術路線正在朝向Micro LED方向進化,這就意味著,在元宇宙時代,LED屏企在應用端似乎已搶占了先機。即便不以終端消費電子產品的形態參與競爭,至少在先端材料、面板領域也可以占據供應商的高地。
國內LED顯示龍頭企業在小間距LED方面紛紛投入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雷曼光電于2021年9月27日發布公司首款面向家用市場的消費級Micro LED私人巨幕影院;國星光電在高分辨率Micro LED全彩顯示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開發出高一致性像素化量子點色轉換彩膜制備技術,為Micro LED產業化進程注入新動能;維信諾參股設立的成都辰顯光電已建成 Micro LED 中試線,完成了工藝全線打通,2021年 7 月下旬實現了首個像素密度 326PPI,1.84 英寸 Micro LED 穿戴樣品流片點亮。
元宇宙機會極大,LED屏企要做的是等待時機,當然首先還是要修煉好自己的內功,積極推動Micro LED技術的成熟和落地應用。要知道,機會永遠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