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即將進入尾聲。回首過去的一年,信號處理行業面對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變化,保持了高速發展的態勢的同時也打上了很多的標簽,如KVM坐席協作、8K、人工智能、無損壓縮等等,這些標簽最后被歸納為一個最重要的特征“強化與升級”,這些不斷變化的時代特征,更好的滿足了行業用戶的需求。
4K@60Hz
4K@60Hz是近兩年才提出來的新的標準,也被稱作“真4K”,它在技術實現難度上以及成本上都遠高于普通4K產品。
這近幾年,整個大屏顯示行業都在朝4K發展。但是同樣是4K信號也有著不同的差異,比如幀頻是30Hz還是60Hz,彩色空間是YUV還是RGB等等,這些對于顯示效果非常好的顯示設備帶來的畫質差異將會更加明顯,相應的由此引發的技術解決難度也將成倍增加。
如4K60Hz處理的難點在于數據量大,帶寬高,普通1920x108060Hz的點頻是148MHz,而4K60Hz的點頻是594MHz,這對信號傳輸和處理要求很高。對于LED顯示屏,還要求信號傳輸和處理不能進行降幀,各DVI輸出端口要完全同步。
另外,彩色空間也是一重要參數,目前應用最多的是RGB和YUV格式,YUV又有4:4:4、4:2:2,4:1:1和4:2:0等不同的采樣格式。其中RGB和YUV4:4:4信息更豐富,色彩更好,但對存儲空間及傳輸帶寬要求非常高。其他幾種方式為了節約帶寬和存儲空間,對色彩進行了壓縮。
面對日益提高的超高清圖像顯示需要,各大廠商的較量進入真正的實力比拼階段,對于4K的較量,也開始推向更高的層次。今年不少企業 都打出了“真4K”的口號,如小鳥科技、唯奧視訊、視誠RGBlink等等,在吸引用戶眼球的同時,更進一步彰顯了自己的技術實力。
AV/IT彼此融合、彼此滲透的速度之快讓人咋舌。如今AV行業的IP化已經由一種概念化的需求逐漸變 成了一種實實在在的硬性需求。一些項目在進行系統部署時,甚至已經開始明確要求要基于IP來部署。
這樣的好處是多方面的:
首先,IP化的應用為用戶帶來了全新的應用模式,用戶只需要借助網絡,用交換機就可以實現信號的傳配與分配,讓AV的應用變得跟IT一樣簡單。
其次,用戶可以根據需要來增減產品,不用像采用傳統矩陣設備一樣需要預留接口以防系統升級的需要,讓系統預算更加準確簡單。即便是需要擴充也只需增添編解碼器通過交換機就可以實現信號的傳輸與分配,而這些通用性的產品相對于傳統的專業AV設備價格就要低廉得多了,可以為用戶節省大量開支。
另外, 在項目中,由于減少了大量的矩陣與分配傳輸設備,項目實施與維護起來就更加便利了。
向IP化靠攏已成為信號處理行業不可繞過的現實。今年就連HDBaseT聯盟也推出基于IP的HDBaseT傳輸方案(HDBaseT-IP)。它在原有HDBaseT標準的擴展,增添了支持對基于以太網和IP的新物理層(PHY);HDBaseT-IP采用跨層優化,確保了各應用層之間的兼容性;以教育應用為例,利用HDBaseT-IP,可以輕松、無縫地將HDBaseT從室內應用擴展到全校區應用。
最近兩年,旨在提高會議室的協作性和共享的便利性的可視化會議協作類產品漸成專業AV行業的一個熱點。包括巴可、科視、快思聰、AMX、威創、BJB在內的大量的廠商都開始投入協作產品和解決方案,大至控制室、安防領域,小至會議室,眾多廠商都開始正視協作的風潮。
溝通,和每個人都緊密相聯。而無線協作類的解決方案就像網絡改變生活一樣,顛覆了人們日常的工作習慣。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發起會議;隨時隨地查看系統狀態;隨時隨地共享音視頻內容;甚至可以隨時隨地把自己的手機變成一個系統控制中心。
對于企業來說,協作已經成為企業刻不容緩的需求。顯示廠商與信號處理類廠商因其生產的投影、平板、拼接以及信號傳輸處理類產品被大量應用在會議中。面對龐大的會議市場,不少廠商心思萌動,一些顯示設備廠商與信號處理廠商已不滿足于會議系統某個部件的提供商,而是希望更加充分地融合進去,獲取更多的利潤。
另外,會議室協作的用戶群與顯示設備廠商與信號處理廠商過去的用戶群在維度上具有一致性,只是進一步拓寬了領域。因此從追求利潤這一企業最終目標來看,會議協作無疑是廠商拓展新市場的最好途徑之一。
如今,協作已不再單單是IT或者通信企業的專長,從視頻到傳輸控制,再到音頻領域,越來越多的專業AV廠商已經意識到協作的重要性,會議協作的市場逐漸熱鬧起來,不僅促進了可視化協作的進一步發展,也使人與人之間合作變得更加緊密。
近幾年大型指控中心對于KVM和AV融合應用產生大量的需求,以魅視、小鳥科技、東微為代表的一類企業,把視頻、音頻和控制信號的管理集成在一個基于KVM技術的系統中(即KVM坐席協作),通過網絡化、IT化的管控模式,實現智能會議、協作管理,集中管控,不論是從概念上,還是操作的方便上,都走出了一條創新的路子。
KVM坐席協作,解決了指揮中心信息(數據)安全、各席位工作孤立的問題,同時通過可視化數據的處理和分享,幫助客戶在面臨大量數據,需要作出復雜決策的時候,方便地推送或者獲取系統內任一位置的信號,并能遠程操作。
現在一般指揮中心里面都會有不同的坐席負責不同的業務,而不同負責人員在自己的工作中往往是孤立的,但事實上他們又特別需要協同處理一些信息,或者信息之間需要互聯互通。傳統的方式處理起來就會比較麻煩,需要人為切換信號。而分布式KVM坐席協作要解決的是,當一個工位要尋求別人協作時,立刻就可以實現信息之間瞬間共享、傳遞。不同工位人員處理完畢之后,瞬間再把信息傳遞給其他人。
也就是說,坐席協作的本質就是快速便捷地解決坐席之間的信息共享和處理的問題,可以大大簡化客戶的業務流程,提高了客戶的業務效率。
就在全產業上下游都還在不遺余力地打造4K生態產業鏈時,8K又將顯示技術的分辨率戰爭推向了又一個制高點。
與4K相比,4K與8K并不會帶來特別大的視覺差別,但當屏幕足夠大時,8K的優勢就會逐漸顯現出來。
在8K的清晰度下,畫面分辨率可達到7680*4320,約為3300萬像素點。從清晰度效果來看,8K是4K的4倍數,也是2K的16倍。在4K分辨率下在近距離下觀看,仍然能看到電視仍具備一些細小的“晶體”,但在8K分辨率下,畫面將完全與顯示無二,強大的解析能力讓消費者可以在近距離下感受8K的魅力。
2017年,為了傳輸8K數據,HDMI、HDBAST、SuperMHL等通用接口標準針對8K而作了相應的升級。信號處理廠商也不甘示落,如包括8K大屏拼接處理器、8K圖像邊緣融合器、8K畫面分割器、以及8K混合矩陣等產品也開始漸漸進入市場,預計再過不久會將會有更多產品問世。
隨著顯示技術的發展,人們對顯示的效果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你僅滿足于簡單信號的無縫切換,已經遠遠落后了。尤其是在關鍵的AV環境中,同步(零延時)已變得至關重要,無論是在緊急行動中心監控危機還是在戰術運營中心觀察活動目標,都需要知道在視頻墻上看到的內容是否正在實時發生。也因此,同步(零延時)概念在近幾年開始逐漸映入人們的眼簾,并迅速走紅。
同步(零延時)對信號處理產品的影響十分關鍵。以分布式拼接系統為例,因為是分布式,每塊屏都一一對應解碼設備,視頻源經編碼設備后,到每個解碼設備上的時間是不一致的(由于網絡抖動或算法優劣或節點的編解碼能力等),如果延時大就會帶來一些問題,如拼接屏上的高動態視頻同步性不夠,或出現某些對靈敏度要求較高的功能體驗感不好等,這些將直接降低整個系統的技術水平。
延遲,在信號處理行業是一個很大的瓶頸,需要很高的技術門檻。對于分布式系統來說,要降低延遲可以從提升節點的編解碼能力優化算法和改善網絡環境三個方面著手,但目前無論是優化算法還是提升節點的編解碼能力都需求很高的技術支持,甚至還由于涉及到硬件芯片,相對的成本也會很高。
但是,如今在很多項目在進行設備選型時,延遲已經成為一項必選項進行考核和測試,延遲大的設備將不能過關。雖然,目前的技術無法讓數字系統實現100%的無延遲,但可以將延遲縮短到盡可能短的時間,甚至接近于“零”延時。因此,滿足低延遲、低損失的問題也成了信號處理設備平臺化、集成化后,最能體現設備廠商技術水平的技術指標之一。
在信號的傳輸方面,IP是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卻并非唯一。光纖衰減小、帶寬高、抗干擾性強及安全性好等優勢不僅促進了光纖網絡基礎的逐步完善,也刺激著更多光處理技術滲透入專業視聽領域。
目前, Extron、ATER、小鳥科技、凱新創達、天翼訊通等許多信號處理廠商都推出相應的光矩陣或光纖傳輸產品,不光可以實現信息高效安全、無延遲的實時交互處理。通過光傳輸,不用再壓縮還原信號,讓傳輸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卓越的高清顯示性能,實現圖像點對點的完美傳輸,使客戶體驗到更高品質的圖像顯示效果。
光纖本身也是布線理想的線材之一,因此使用純光矩陣還可以非常便利工程布線。光纖可輕松應對強電磁干擾及化學酸堿腐蝕,更能適應復雜苛刻的環境需求,并在這些環境中充分體現出自己是不二之選。其次,光纖非常適合一些空間跨度大的系統。例如在軍隊中,通過光纖傳輸模塊將相隔幾十里的部隊或單位信息統一匯聚到軍區指揮中心,指揮中心的純光矩陣負責接收來自各地的單點新,通過雙工方式實現各地及指揮中心間信號的靈活調取。
光纖是既能支持當前的高速率信號,也能支持將來更高速率信號的布線解決方案。想必光纖技術在AV市場應用一旦成熟,市場格局又會出現另一番景象。
分布式技術無疑是近兩年專業視聽領域里最炙手可熱的概念。在信號處理行業,基于“分布式”的應用與創新在各個領域深度滲透,各種圍繞“分布式”的產品、品牌和解決方案更是如雨后春筍重出不窮。
之所以如此受追捧,不僅是因為其先進性的架構,更在于如今全球網絡化風潮下,分布式技術為傳統視聽行業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網絡化轉型手段,以及由此所帶來的市場邊界的擴展與無限應用的可能。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大型拼接項目開始接受并認可網絡分布式部署。市場的需求與熱點效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廠商和資本加入到分布式技術的研發當中,兩者直接推動了分布式技術快速發展。
目前,分布式架構已經可以完美對接諸如安防平臺、公安平臺,大數據管理系統、機房管理、坐席協作、以及其它的一些第三方平臺,可以實現全面的智能聯動和互聯共享。同時,它還可以作為一個子系統被更高級更大的規模的平臺進行整合,實現音視頻橫向和縱向的無限延展。
隨著應用的深入,基于分布式架構的系統部署可大可小,靈活性、可擴展性及友好的用戶體驗等綜合優勢逐漸體現出來,更符合共享、協作需要的新型應用方式,使系統更加具有深入的行業應用特色。
近年來新出現的技術名詞不少,但若論熱度,人工智(AI)當屬頭名,這種熱度不僅表現在市場對它的關注更表現在它對各個領域滲透。如教育、安防等,盡管在這些領域的有的應用還未形成真正的市場 ,但AI已經風起云涌早已成不爭的事實。
在教育領域,人工智能的出現,讓教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緊密聯系起來,讓錄播不僅成為了教育的記錄者、觀察者,更成為了教育的研究者。
借助人工智能,錄播廠商如AVA、中慶、北京文香等公司運用圖像識別技術,語音分析等技術,應用海量教育大數據,實現深度數據挖掘和超大計算量分析,以全面支撐學生個性化學習為目標,從不同用戶角度,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為更好的 “教”與“學”提供有力支撐。
在安防領域,依據視頻數據量最大且數據層次最豐富的行業特性,安防成為人工智能第一批落地應用的領域.近兩年時間里,業內涌現出了一批批明星級產品,如海康威視的“獵鷹”與“刀鋒”結構化服務器,大華的“睿智”系列視頻結構化服務器,科達的“獵鷹”與“海燕”結構化分析系統,都是視頻結構化技術產品化的代表。
在如今全球網絡化風潮下,分布式技術為傳統視聽行業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網絡化轉型手段,以及由此所帶來的市場邊界擴展與無限應用可能。分布式技術的火熱帶動市場的跟隨,目前市面上打著“分布式”為旗號的產品越來越多,其中不乏打擦邊球的產品。2017年,不少分布式拼接廠商提出“去中心化”概念,開始為分布式拼接正名。
去中心化是分布式拼接系統的明顯特性,也是保證大屏幕顯示系統運行的關鍵。目前專業AV行業有些廠商產品雖稱自己基于IP架構,而實際上卻依賴于中心服務器。中心服務器不管有多么強大,總會受限于系統處理能力,畢竟任何一個設備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而且設備在處理運行過程中,一旦發生故障,就會影響到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只有在系統完全實現“去中心化”后,才可以實現系統的無限擴展,才不會因為某個中心節點發生故障而影響到整個系統。
因此,分布式系統必須是“去中心化”的,用戶再也不用擔心系統中的任意一個節點出問題了。當單個節點發生故障后,系統無任何影響,還能保持正常運行狀態。而只需要將損壞的節點進行更換,就可立即對該路接入信號進行任意調度和處理。如此,在系統的故障獨立性方面,分布式出現故障而不影響系統整體正常使用的優勢秒殺了集中式,“去中心化”這一分布式系統得天獨厚的優勢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和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