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說扒道:不是那樣子的!“大數據”=安防未來?
第18期:
現在的電子行業,不掛點“大數據”的彩頭,都不好出來打招呼。這不,最近的安防展上,幾乎有點實力的企業,特備是集成商都在打“大數據”“云計算”的注意。
對此,哥至少有兩句話要說:1.視頻監控這東西,什么時候數據少過、小過呢!哥看到最多的是,很多用戶數據放三個月,存儲器就不夠用了,然后不得不刪除。2.搞搞云計算真的很有必要,但是安防企業有誰有云計算核心技術呢?不要跟哥說,你把視頻存在別人的云上,自己就成了“云”企業。
其實,安防企業的主業,永遠繞不開視頻這個核心:攝像頭、傳輸、顯示。這個過程才是傳統安防真正的作為空間。至于“云”用了多少、大數據挖掘了多少,與攝像頭、傳輸、顯示沒有必然關系。而且就“行為識別”這樣的高級智慧功能而言,真的是“少數軟件和數據挖掘”企業的飯碗:先不提技術含量高低,至少指望這些成為未來安防企業的利潤點,真的有點“想多了”。
哥這么說,不是反對大數據——你看,哥不一開始就說了嘛:安防的視頻數據就沒有不“大”的時候。舉個例子,一個隨便上規模的超市,都會有上百個攝像頭,一天16小時的營業,一年下來是多少數據呢?如果要在這么多內容里面查找某一個人可曾來過,這要看壞多少“騷年”們的眼睛啊!
所以,安防行業的一個常態是:數據很多、很大,而且沒有云存儲這類技術,用戶自身一般也就有實力保存三個月。但是,這么多的海量數據卻大多數都沒有被真正“使用過”,然后就被簡單刪除了。——因為,這些數據絕大多數都是“正常、正當行為”。即便是有“非正常、非正當”行為,多數也被掩埋在海量數據中,沒有被“看”到。
用一句成語講,哥覺得,傳統安防就是“大海撈針”。問題不在這個海上,也不在這個針上,而在于“撈”。如果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夠“撈”的簡單,方便,成本低廉。那么,自然安防產業的價值就會提升。也就等于有更多的客戶愿意用安防產品、用更好的安防產品。安防企業也就可以多賣一些攝像頭、顯示器和傳輸設備,多做一些工程了。
但是,如何“撈”這個問題卻不是安防企業的本業。說白了,這是智能圖形、圖像識別的問題,是典型的計算機信息處理業務。安防圈子里,則更多的管這樣的系統叫做“智能安防”,“智慧安防”。
或者說,安防企業談“大數據”、“云計算”,更多的含義不是安防企業自己要成為大數據或者云計算企業;而是一旦有了更好的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處理的安防應用模式,傳統的安防產品的價值就會大幅度提升——至少刑警破案不再需要盯幾天、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視頻;保安也不用一個人盯著數十面顯示器看花眼;用戶也不會說顯示器都容納不下那么多攝像頭的畫面……
這就有些像“太空育種成功,農民會高興”、“中國放開二胎,新西蘭畜牧業很高興”一樣,都屬于邊際受益。
因此,安防企業最需要做的除了“宣傳”外,更多的是等待“智慧型的媒體信息自動分析技術的成熟”。或者說安防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化的進程,并不是安防企業和產業能夠掌控的。安防產業只是最終核心受益者之一,卻不是核心建設者。對此,哥最愛說的是“千萬別高興太早”。
從最初的只能觀看即時視頻,到能夠用磁帶存儲一定時間段內的視頻,到今天的基于云計算的遠程無限高安全存儲和數據分析,視頻監控的價值在不斷被挖掘、安防產業的規模也隨之日益擴大。一旦“大海撈針”輕而易舉,即時安防產業必將再次迎來“爆發增長”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