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點猜測質疑:看好不代表認同
從擴充容量方面考慮,無線硬盤的確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目前平板電腦以及其他wifi受用電子產品的現狀。高清電影以及游戲的負擔迎刃而解,與此同時無線硬盤為企業用戶提供的空間更為實用,數據存放以及便攜能力運用到當下的移動存儲環境中,正是擊中利害點。
但同時不少消費者也存在著質疑,無線硬盤的wifi噱頭是否是一種卸磨殺驢多此一舉的做法?如果其真的把矛頭指向了平板電腦,在本身續航能力的前提下又為何不直接研發應對iPad或者其他平板電腦的外接存儲產品呢?
續航問題
5-7小時的wifi使用時間的確讓產品顯得有些尷尬。雖然目前產品提供著車載,USB,電源數據線等多方面的充電方式,但現有的續航能力依然無法得到消費者對于使用時間的期望。
以當前的無線硬盤技術來看,如果想更好的利用其wifi技術特點,那只能將其固定在一個位置上,然后通上電源,方可踏踏實實的使用。用于長途旅行?一邊給平板電腦充電的同時還要給無線硬盤充電?那還真是有點勞神費力。
傳輸穩定能力
無論容量可以超越平板電腦本身自帶容量多少,如果wifi環境不具備穩定性保障,容量的優勢也只是虛談。在無線技術應用到其他服務中我們也可以看到,wifi環境一直就是不穩定因素之一,手機的3G網絡,家庭辦公中的無線局域網搭建,同樣受到信號等問題干擾,無法成為穩定性有保障的移動存儲產品。
無線硬盤想走wifi這條路,就必須開發出有保障的傳輸體系,確保用戶的傳輸穩定以及安全,這一定比其他的無線網絡搭建更為困難。
穩定無法保障的Wifi使用環境
相比其他移動存儲的價格
“什么時候會買?等到比同容量的移動硬盤高150元的時候吧。”筆者在和朋友聊起無線硬盤現在的市場環境時,他覺得其目前的售價依然偏高。結合上述兩個問題下,如次高的售價難免讓人有抵觸情緒,間接的推遲了在市場普及的速度。
更大的體積以及成倍的價格——無線對比移動硬盤
在相關硬件論壇上,很多網友同樣表示很多已經入手無線硬盤的朋友也在家里插電使用,甚至直接當成了移動硬盤。目前以希捷無線硬盤為例,高達1400元只有500GB容量的售價,很難被平板電腦消費者接受。而像金士頓等其他廠方推出的小容量(16GB/32GB)產品售價也比較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