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彩電在全球市場征戰多年,但面對過去一年持續疲軟的市場以及日本地震影響,顯得束手無策,紛紛報出巨虧。
2月1日,索尼、夏普兩大日系彩電大佬發布第三季度財報:截至去年12月底的第三財季,其分別虧損21億美元和23億美元,加上早前發布三季報的另一彩電大佬松下電器虧損13.5億美元,日系彩電企業在2011年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局。
與日系企業紛紛陷入巨虧相比,韓系的三星、LG仍然活得不錯,中國本土彩電企業創維、TCL、海信等雖然也很艱難,但沒有陷入虧損。TCL集團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2011全年凈利潤有望做到15億-18億元人民幣。但對中國本土彩電企業來說,還遠遠沒到能放松警惕的時候,索尼、夏普、松下的電視機在中國市場仍然牢牢占領高端市場。
索尼換帥謀變
索尼在公布財報的同時宣布換帥,2005年起開始執掌索尼的洋帥霍華德•斯金格被日本人平井一夫取代。
去年3月時,平井一夫就被視為斯特林格的接班人。外界對最新人事安排并不意外,但對平井一夫帶領下的索尼電視機業務能否真正復蘇充滿疑問。
平井一夫已誓言“要推動電視機業務的復蘇和產品創新”。
有熟悉平井一夫的日本分析師認為,現年51歲的平井一夫能重振索尼雄風,他對整體業務掌握嫻熟,并可能知道如何打破公司內部的壁壘,整合統一各部門。
索尼內部不同業務部門之間壁壘很深,盡管年屆70歲的斯金格上臺后一直強調部門之間的協同,但這些狀況并沒有大的改觀。
索尼昨日警告,2011年全年可能虧損29億美元,其中電視機業務虧損可能高達23億美元。盡管索尼多元化,涉足電影娛樂產業,但電視機業務比重仍然很大。
過去一年,索尼做出諸多大動作。由于液晶面板業務虧損,索尼決定出售與三星電子合資的8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同時把多家海外電視機工廠出售,把電視機制造外包給鴻海集團等代工企業。此外,索尼還宣布從愛立信手中回購合資公司索尼愛立信的股份,加強手機業務投入。
索尼出售三星合資面板廠應該是一個明智之舉,這家合資公司在液晶面板供應緊缺的時候并未能為索尼提供多少產品,更多是三星人在主導這家工廠,相反在面板虧損時,索尼要承擔損失。
不過,必須指出的是,索尼與三星和夏普電視機相競爭時不具有成本上的優勢,三星和夏普都具備了完整的電視機產業鏈,并且都是全球電視機屏供應大廠。
此外,外界風傳,今年蘋果和谷歌會相繼推出智能電視,IT企業進入傳統電視機領域,對傳統電視機企業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夏普:液晶帝國巨虧
“這不僅僅是索尼的問題,整個日本的資訊科技公司都面臨類似的問題。從電視到顯示器,從平板電腦到智能手機,幾乎每一個主要業務部門都未能持續創新,并推出引領行業先鋒的產品!毙马n投資公司駐首爾分析師Kim Young-Chan告訴路透社。
夏普是液晶的代名詞,其憑借液晶電視開始了第二春,變成了全球一流的彩電企業。夏普在日本的龜山、界市布局了多條液晶面板生產線,夏普的龜山屏在中國頗具知名度。
成也液晶,敗也液晶,過去一年全球金融危機導致液晶電視需求疲軟,使得液晶面板供應過剩,液晶面板價格大幅下滑,虧損波及整個面板產業,夏普也不能幸免。加上日本地震對夏普面板廠的負面影響,使得夏普面臨巨虧。
2月1日,夏普發布公告,在截至3月31日的本財年,凈虧損可能達到約合38億美元,這將是公司1912年成立以來的最低水平。
投資銀行高盛東京分析師Takashi Watanabe表示,“電視機與液晶面板的庫存,在第四財季將繼續對夏普業績構成壓力!
與其他日本家電公司相比,夏普的業務相對單一,主要是液晶面板和電視機業務,太陽能業務和手機業務占比很低。夏普眼下能做的只有等待液晶市場回暖。
韓系的三星和LG也同時是全球液晶面板大廠,也受到面板虧損影響,但是這兩家韓系企業業務多元化,復原能力要強于夏普。三星更是依靠手機業務、半導體業務上的出色表現,業績仍能保持高速增長。
日企已被擊敗?
遇到問題的,不僅是日系彩電巨頭,幾乎所有日系巨頭均陷入了苦戰:日本電氣報虧,本田警告年度凈利潤跌幅將超預期,佳能拉響盈利警報并宣布社長將下臺。
路透社稱,就連超級瑪麗也救不了任天堂,該游戲巨頭本周預測全年虧損將高于預期。
事情明擺著,正當其蹣跚走出天災時,日本企業又遭到強勢日元的當頭一棒。
不過,日本財經日報《日本經濟新聞》撰稿人、工業專家團體Beyond Galapagos Study Group成員關口和一認為,由于技術本身的變化令日本制造商以工程為核心的商業模式變得過時,成本競爭力和日元升值只是枝節問題!霸谌蚋偁巼@單個產品展開、以最低價格生產最棒產品的公司成為贏家的時代,日本模式運轉得非常成功,但在網絡為王的數字電子世界,它就遜色得多!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更廣泛而言,日本的工業問題與該國在世界舞臺上地位日漸衰落是一致的。20年前,日本經濟產出占全球GDP的14%;如今,只占不到9%。即使在亞洲,它作為經濟和外交大國的光芒也已被中國掩去!爱斎,并非日本所有工業的前景都一片黯淡。出人意料的是,2011年的災難提醒人們:日本在一些重要但通常被忽視了的領域,比如精密零件和材料,仍然具有比較優勢。例如,僅日本半導體生產商瑞薩一家,就供應著全球汽車用微控制器的近一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