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2011年12月18日,也就是3個月的時間,高通的芯片(系統的核心器件AP/BBMSM8260、RFTransceiverQTR8615、雙電源管理芯片PM8058和PM8901),四顆芯片的總價下降到250~285元;顯示模塊Sharp四英寸顯示屏、TDK電容觸摸屏和Synaptics電容觸控芯片成本下降到190元左右;三星的存儲器價格下降到95元左右;800萬像素攝像頭模組,價格下降到65元左右。因此,小米手機的BOM成本三個月下降了250元左右。
再到1月4日下午,小米手機的成本再次下降50元左右,這次的成本下降,主要是高通的芯片和顯示模塊,高通最近面臨著市場競爭的壓力,一方面是聯發科的MT6573芯片,另一方面是展訊的TD智能手機芯片,所以小米手機采用的高通芯片降價頻繁;顯示模塊的價格下降也是由于競爭激烈,因為顯示模塊CTP的供應商已經接近300家,激烈的競爭導致了價格下降。
也就是說,等到普通老百姓都能買到這手機的時候可能還要再等好幾個月。但是現在手機的更新換代是很快的,等幾個月后,相信市面上四核心手機已經出來不少了,而大多數品牌的雙核心手機價格都會在2000元左右,那時候小米手機1999元的定價可就沒有太高的性價比了。最終勝利的會是誰?當然是雷軍,就算幾個月后小米手機的銷量不是很好,但至少沒有虧損,又賺足了眼球,每個人都知道有小米這個品牌,成功打響了品牌知名度,確實是一種很高明的市場營銷手段。但是這種市場營銷手段在國外涉嫌欺詐,可能是要被起訴的。
iPhone4S在2011年9月份發布,2011年10月份全美國就可以購買了,而且在美國也沒有存在什么供貨不足。美國民眾只是等了1個月而已。而小米發布了5個月后依然供貨不足,而且每輪僅有10萬臺,恐怕說出去都很少有人會相信。
饑餓的成本控制
手機的利潤實際很高,國際一線品牌大廠Apple、HTC、三星、Moto等高端手機定價基本都在3500元以上,iSuppli分析國際品牌高端手機材料成本只有售價的30%,售價600美元的iPhone4,所需的材料成本是187.51美元。當然這里面人工、廣告、軟件開發、專利授權等成本并未考慮在內,高端手機拼的是品牌和軟硬系統整合能力。
國內手機市場的未來,無非是向兩個方向發展:高端的和大眾的。高端的一定是被iPhone、Sumsung占領,因為他們善于品牌營銷;低端的就是華為、中興、HTC這些執行力比較強的公司占領。其他的小眾市場,會存在,但是份額會比較小。所以雷軍非常聰明,在2011年9月以1999元的中等價格進入了手機市場。
不過,雖然小米手機售價是1999元,卻有專家對小米手機進行過拆解,稱小米手機的物料成本不超過900元:“從小米手機成本構成來看,高通無疑是最大的贏家(系統的核心器件AP/BBMSM8260、RFTransceiverQTR8615、雙電源管理芯片PM8058和PM8901均來自高通),四顆芯片的總價應在40~45美元,大概會占到整個BOM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