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日本制造已讓出“主角”的地位。女白領林山無比感慨地懷念“想當年”用過的一款索尼手機,“簡直太好用了”,而眼下她使著兩個手機,一個老“蘋果”打電話,一個大屏三星用來上網。是啊,誰還能數得出像樣的日本明星產品嗎?
周末,以年輕消費者為主要客戶群的順電家電,蘋果產品和其配件產品占據了不大店面里最核心的位置。緊靠它的筆記本展示區,三星和聯想的出樣最為豐富,如果算上IBM,聯想占據了4排貨架,再遠處,幾款索尼筆記本電腦是這里銷售的僅有的日系筆記本產品。
在傳統的家電賣場,情況并沒有好多少。“有一些消費者還是認日本品牌,主要是追捧夏普的面板、索尼的液晶和松下的等離子也還可以。但是主要就這三個,其他品牌就很一般了。”銷售員小袁告訴記者。
作為一個老銷售,小袁還記得日本電視的鼎盛時期。一個是顯像管電視剛成熟的時候,剛剛改革開放,索尼、日立、東芝、松下,很多日資品牌進入了中國市場。第二個階段是在2007年到2008年液晶電視的高速普及期,夏普、索尼有面板及顯像兩大核心技術,市場份額激增。“那時候,液晶電視的價格大概是現在的三四倍,日本的液晶電視32寸的要10000元,現在2500就行了。”
但是,第二次輝煌并沒有持續很久。從2008年開始,韓國的三星漸漸開始扮演彩電市場風向標的角色,“LED和3D電視風潮,都是三星最先掀起的。”小袁說,韓資品牌的形象和份額獲得了大幅提升。
正是這幾年,日本制造在走下坡路,三星電子及現代汽車等韓國競爭對手的勢力卻因為韓元貶值而不斷增強。日本企業與韓國企業之間的差距十分明顯。調查公司Display Search的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前3個季度間各品牌的平板電視在全球銷售額中所占的市場份額分別為,韓國的三星電子占22.8%;LG電子列第二位,占13.9%;日本的索尼及松下分列第三、第四位,分別占11.0%和8.2%。
在這一時期,技術和面板成本的下跌讓中國的國產品牌也有了“上位”的機會,國產品牌有更大的價格空間和合資品牌博弈,國家的扶持和合資品牌在二三級市場的滲透能力不強,也起到了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