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廈門市政府主辦,廈門市外商投資局、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中國(廈門)國際投資促進中心、廈門市招商中心、中華液晶網共同承辦,Displaysearch、臺灣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協辦的第二屆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產業合作論壇暨平板顯示專題展4月8日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
本次論壇廣泛邀請200余名平板顯示及相關行業的企業總裁或高級管理人員等業內精英參會。參加者當中,既有來自上海、廣東、江蘇等平板顯示產業比較發達地區的大陸廠商,也有不少來自臺灣等地的知名光電廠商,還吸引了來自美國、日本、韓國等平板顯示產業先進國家的跨國公司前來參會。
廈門市副市長葉重耕在會上表示,廈門市在平板顯示產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發展基礎,政府部門一定會配合、支持廠商的發展,廈門市有決心、也有信心把平板顯示產業做大做強。
論壇以“兩岸合作 共建全球平板顯示產業鏈”為主題,就全球平板顯示市場趨勢、兩岸平板顯示產業發展現狀、未來合作前景展望、合作模式創新以及FPD廠商最新的產品及技術發展策略進行深入探討。
Displaysearch、友達光電、天馬微電子、臺灣東元集團、TCL、3M、輔祥等知名平板顯示廠商機構在論壇上發布了平板顯示產業發展方向及廠商策略,并對未來顯示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展望。廈門火炬(翔安)產業區在會上發布了平板顯示產業規劃和吸引平板顯示產業企業的優惠政策。
在上屆論壇成功舉辦的基礎上,本屆更新增了平板顯示專題展,友達光電、東元電機、廈華電子、毅昌集團、金寶利光電、亞旗電子等近三十家業內知名廠商在此展示自己最新的產品和技術,受到與會者的廣泛關注。
承接產業轉移,整合優勢資源,實現從外延式擴張到內涵式增長,已成為廈門火炬高新區光電顯示產業孜孜以求的發展動力。這種轉變有兩個顯著標志:一是光電顯示產業鏈不斷變長,形成產業集群,成為全國惟一的國家級光電顯示產業集群試點;二是自主創新主體不斷集聚,產、學、研相結合得到延伸,承載光電顯示產業發展的大平臺漸漸夯實有力,產業發展動力持續加強。廈門火炬高新區近幾年累計投入70億元以上,光電顯示產業集群基本形成,預計到2010年,廈門火炬高新區光電顯示產業的工業產值將達到1000億元。
隨著友達光電、中華映管、東元電機和金保利光電等平板顯示(FPD)行業巨頭進駐廈門,臺灣FPD行業配套廠商投資廈門的熱情也在逐漸升溫,廈門已經成為大陸對接臺灣FPD產業、承接FPD產業轉移的最活躍地區之一。
舉辦這次大規模、高層次的平板顯示產業論壇,對于福建省乃至廈門市抓住國際平板顯示產業大發展和信息產業梯次轉移的良好機會、抓住與臺灣平板顯示產業的合作與對接時機具有重大的意義,為壯大平板顯示產業發展規模、提升發展層次奠定了基礎。
評論:兩岸平板顯示產業應走向更高領域整合
在4月8日于廈門舉行的第二屆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產業合作論壇上,業內人士預計今年大陸平板電視需求量將達到1200萬臺。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在產業上游———面板生產領域被臺灣、日、韓企業主導,大陸平板電視終端制造企業長期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因此,兩岸平板顯示產業應走向資本、智力等更高領域的整合。
臺灣面板占據大陸平板市場半壁江山眾所周知,平板顯示產業歷來是日、韓和臺灣地區企業的天下。隨著海峽兩岸經貿關系的日益熱絡,臺灣友達光電、奇美、中華映管等行業巨頭早已著手在大陸的布局,且產能逐年提升。
2007年,奇美電子的液晶顯示器模塊項目簽約落戶廣東南海,據業界透露,該項目建成后,面板產能將達1000萬片;而臺灣第一大TFT-LCD面板制造公司友達光電在廈門的制造基地,去年產值已逾80億元人民幣,預計2008年二期工程將進入量產階段,產能將有更大提升。
與臺灣地區相比,中國大陸TFT-LCD面板產業發展較晚,直到2004年,上廣電才建起了第一條大尺寸的TFT-LCD生產線。目前僅有上廣電、京東方和昆山龍騰光電的三條5代線投入量產,大陸在面板領域明顯尚處起步階段。
2007年,中國大陸平板電視產品出口85億美元,其中液晶電視出口數量達1777萬臺。但由于自主開發的上游生產能力還很有限,尤其上游面板存在較大缺口,給臺資企業滲透大陸上游產業提供了條件。如今,臺灣企業生產的面板產品已占據了大陸市場的半壁江山。
大陸平板電視企業處境艱難長期以來,大陸平板電視終端制造企業都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從產品的數量到質量,從銷售到推廣,看似與外資品牌勢均力敵,然而企業的生產結構一目了然,擺脫不了上游關鍵性零部件隨時帶來的重重壓力。
“作為關鍵零部件,面板價格占到了液晶顯示器成本的60%。卡住了面板供應就等于卡住了整機企業的命脈。”福建省政府機電辦副主任林立告訴記者。
2007年,福建冠捷集團液晶顯示器年出口量突破10萬臺,比上年增長達4.1倍。但知情人士透露,冠捷同樣遭受到面板之困,最緊張時面板缺口每月高達30萬片,目前每月仍缺近兩萬片。
平板電視需求的快速發展,導致近兩年液晶面板一直處于賣方市場的局面。去年6月至10月,面板價格持續上漲,國內平板電視企業處境艱難。業內人士認為,這種狀況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得到緩解。
自2007年起,大陸整機廠商在完善平板電視產業鏈建設方面主動出擊,廈華與中華映管聯姻,TCL、海信、創維等也紛紛“向上突破”,長虹虹歐等離子屏項目更是有望掌握上游關鍵領域的話語權。
大陸平板電視市場將迎來前所未有發展機遇近年來,大陸平板電視市場逐漸進入普及期,平板整機需求量已由2004年的65萬臺發展到了2007年的800萬臺。業內人士預測,2008年大陸平板電視市場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預計今年需求量將達到1200萬臺。
但是,目前大陸與臺灣平板顯示產業合作還停留在貿易層面,也就是臺企通過在大陸投資設立生產線,向大陸終端制造企業銷售面板產品。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理事長劉瑞林指出,目前大陸平板顯示企業還存在規模較小、核心技術掌握不足、工藝、材料仍待完善等問題。
而平板顯示生產線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和技術投入。據業界估算,投資一個成熟的面板生產企業,至少需要300億元人民幣。從現有大陸彩電整機企業來看,還暫時無法解決這些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從長遠來看,兩岸平板產業合作必須從貿易層面走向資本、智力、技術層面。
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焦佑鈞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實際上,目前有不少行業領域的核心技術不在大陸,也不在臺灣,僅掌握在少數外國跨國公司手中。海峽兩岸人才只有進行智力合作,共同研發核心技術,才能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