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是決定電子書市場邊際成本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蘋果粉絲為之瘋狂的iPad , 也不是以漢王為代表的、面臨著被迫集體降價的電子閱讀器廠商,而是電子閱讀市場最本質的基礎——內容。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沒有書,你會需要書柜嗎?同樣,如果沒有大量符合當前中國消費需求的正版電子書內容,你可能會更多地用IPAD去玩游戲,或用閱讀器去看盜版書。但永遠不要指望電子書市場能有突破,好比韓寒的電子書能否賣得好,不在于IPAD或漢王又出了什么新機型,而是出版商是否愿意把他的書通過電子版進行銷售。而硬件廠商的價格競爭往往讓公眾忽略了另外一個瓶頸——電子書的內容成本居高不下。
電子書成本何以居高不下?一本電子書的“成長”究竟與哪些因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近日,記者為此采訪了國內最大的中文數字圖書門戶番薯網的相關負責人,一同揭開電子書行業不太為公眾所了解的迷霧。
版權之惑
為什么最暢銷的電子書總是盜版的?當韓寒的《1988》在新華書店、當當網正式銷售時,一周后差不多就可以在諸多5元、10元書店里買到盜版,但畢竟還能保證正版紙書的銷售。但正版的電子書什么時候才能上市呢?答案是“最快6個月,最長一年甚至數年后。這已經成為了行業內的一個潛規則。”這也是為什么很多電子閱讀器廠商號稱其產品內包含上千甚至是上萬冊的暢銷書,其實大部分是幾年前出版的“歷史書 ”。這就是電子書的現狀。相當于“出生”之前需要購買“準生證”。據番薯網相關負責人無奈地表示:“由于盜版的存在以及對電子書版權預期收益的不確定,很多版權擁有者——無論是出版社還是作者本人,對電子書的版權的出售并不是非常積極,要價也比較高。”這下使得電子書商陷入了很多視頻網站正在經歷的痛苦,即內容(劇集)的價格連續、大幅度攀升,但內容的收益卻不成比例。正如我們從來沒聽說過,做紙書銷售的當當網、新華書店等商家需要支付什么版權一樣。如果電子書在發展的早期就遇到類似的情形,那么整個電子書行業的發展無疑將受到影響。根據目前的行規,一本電子書的版權費約為1萬元,如果每年運作300本,僅版權費就高達300萬元,而作為一個電子書店,若想與紙書市場保持同步進度,版權費將成為天文數字。
對此,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總裁陳昕也曾表示:“中國電子書市場存在有的作者和出版社對數字出版權所要過高收益的情況,在買內容,買非排他性的使用權利也是買得十分艱難。”可見,高昂的版權費就已經決定了電子書的成本不低。
電子書制作無成本?
“準生證”購得之后,電子書才剛剛跨進了制作門檻,面對所購的內容資源,仍需要進行數據加工。而正版電子書的制作并不像很多人想象得那么簡單,僅僅是拷貝復制就可以完成的。電子書成本居高的第二個因素也由此產生——數據加工成本。番薯網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資源,用以把控其擁有的正版內容資源的數據加工環節,從電子書格式到內容校對的每個環節都要層層把關,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拿來直接數字化那么簡單,平均一本電子書的制作周期至少要兩三天以上,其難度和復雜程度不亞于重新排版一本紙書。
防盜版之惑
確保了電子書高質量的內容資源之后,電子書版權保護的困擾也隨之而來。與紙質圖書相比,電子書更容易大規模的復制。如美國亞馬遜推出的Kindle閱讀器盡管通過不斷升級軟件進行修復,但還是遭到了多次破解,面對國內紙質圖書猖狂的盜版現象,國內電子書的版權保護也令人堪憂。
番薯網相關負責人認為,防盜版的成本要遠高于紙質圖書。各大廠商在制作電子書時,為了保護版權,都需要使用各種加密技術。就番薯網而言,不僅對下載終端進行加密,還要對用戶身份的唯一性等多個環節進行確認,加密技術的研發及使用無疑再次增加了電子書的制作成本。
“云閱讀”之惑
什么是“云閱讀”,簡單地說:就是你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用手機、平板電腦、閱讀器、PC購買同一本書,而且只需一次支付就可以再多個平臺上閱讀。例如,當用戶通過互聯網收藏了一本書,在手機上也可隨時調出來閱讀;當用戶在手持閱讀終端上閱讀一本書,在相關章節處保存退出,則用戶通過手機再次打開此書時,也能接著閱讀,這個美好的愿景已經成為了現實,可在這美好愿景的背后,卻隱藏另外一個門檻——不同終端間的圖書格式、版式、流式(放大縮小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相當于一本書要做多次加工,外加電子書行業缺乏統一的標準,這無疑又增加了一大塊成本。“為了適配多終端,我們要為IAPD\iphone\android以及不同廠商的閱讀器開發多次加工圖書,成本自然是不斷累加”番薯網相關負責人表示。
誰來為電子書定價?
事實上,電子書制作成本居高的第五個因素與電子書的價格體系不無關系。番薯網相關負責人表示,紙質圖書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已經擁有了一套成熟的價格體系,圖書出版產業鏈中,大家都有秩序,知道怎么做,知道多久回款,書的價格如何制定,作者拿多少,出版社拿多少,圖書銷售商可以獲利多少,但對于興起不過幾年的電子書市場來說,這一價格體系還未建立,而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也仍未形成。以一本定價20元的紙書為例,在番薯網上的電子書定價為6元,但是在移動閱讀基地上有可能是1元。電子書的成本和價格到底如何核算?誰來給出一個行業標準?還都是借貸無門的現狀。
電子書行業的前景在哪里?
番薯網相關負責人強調,電子書的制作成本過高,直接影響了電子書行業發展的步伐。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相比紙書、電子書也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邊際成本與盈虧平衡點低,因為紙書的相關成本會隨著印數的增加而上漲,電子書卻不存在紙張漲價、印刷、倉儲、物流、舊書處理等硬成本,只要能夠減輕版權負擔,電子書的盈利速度要遠遠高于紙書。這就需要加快電子書的普及速度,只有電子書閱讀消費群形成規模,電子書行業才能快速進入高增長階段,雖然眼前擺著很多困難,但是隨著科技產品的普及和新興閱讀習慣的養成,電子書行業或存在井噴式發展。
綜觀而言,數字化閱讀已是必然趨勢,對于電子書愛好者來說,電子墨水屏、超大容量、輕薄機身之外,豐富多元化的電子書內容體驗是王道,而對于電子書廠商來說,只有依靠整個產業鏈,以硬件為載體,搭平臺賣內容,形成良性循環,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戶群,實現用戶規模的增長,進而降低電子書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