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電子書1.0市場成為出版行業的共識。首當其沖的問題是制定多方共贏的游戲規則。諸多傷害產業鏈一方或多方利益的陳規迫切需要改變。
硬件贏利的模式無可厚非,可怕的是以犧牲電子書的內容價值為代價。閱讀器預裝模式缺乏清晰的定價規則和價值衡量標準,打包購買方式嚴重損害了內容商的利益,作為一種存在先天缺陷的臨時性策略,已經到了退出的時候。
非良性的電子書2.0效應導致電子書1.0定價偏低,這會使整個電子書產業的價值大幅縮水,這是產業鏈所有主體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百道新出版研究院研究總監馬學海認為,中國的電子書1.0、2.0和3.0并存,占主導地位的2.0以盛大文學為代表采用了低價、免費或包月的定價模式對電子書1.0的定價分成模式形成了干擾。電子書1.0和2.0是兩個不同的商業世界,這個邏輯必須盡快落實到定價模式上。
臺灣城邦出版集團CEO何飛鵬先生坦言,在產業鏈上,大平臺一定會欺負內容供應商,出版商和中國移動的手機閱讀只能有40%的分成。侯小強等業內人士希望能夠建立內容商聯盟,提高談判籌碼,追求合理的定價分成模式。
合理的分成模式必然是基于專業的分工。在具體的實踐上,當當網總裁李國慶認為,國內的分成透明度不夠,電子書監管效率太低;李國慶和侯小強都提議,要預防亞馬遜式的惡意價格戰,既要自己賺錢,也要合作伙伴賺錢。湛廬文化董事長韓焱建議出版商嘗試與亞馬遜、蘋果公司等合作,了解國外先進電子書平臺上的定價與分成模式,積累相關經驗。此次峰會上,政府職能部門明確表態不支持全產業鏈通吃的做法,產業代表普遍對當前分工不細表示擔憂。各司其位,各謀其利將成為產業的普遍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