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新媒體的出現,手機、MP4、電紙書等可供人們選擇的閱讀方式和閱讀載體日益多樣化。新的閱讀方式的出現,帶動了電子書產業的蓬勃發展,同時電子書產業的發展方式和盈利模式也廣受關注。在前不久舉辦的2011中國電子書產業峰會上,眾多專家紛紛表示,建立科學合理的盈利模式,才是電子書產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內容是電子書產業的核心
“電子書=內容+終端+服務方式”,這是新聞出版總署科技與數字出版司數字出版處副處長王強給出的定義。從這個角度上說,電子書的本質決定了出版企業必須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承擔首要職責,而出版企業的主要工作就是對內容進行選取、編輯和加工。可以說,內容是整個電子書產業的核心。
王強認為,沒有海量的數字內容,很難支撐起這個產業的發展。而海量的數字內容,必須依靠強大的內容平臺來承載。“目前我國已經存在一些知名的內容資源平臺,包括盛大云中書城、漢王書城、番薯網、龍源期刊網、同方學術期刊、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等,但這些內容資源平臺也存在著內容分散、規模有限、市場混亂、盜版頻繁等問題,需要我們努力加以解決。”
其實,在新聞出版總署去年發布的《電子書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就從政策層面提出了解決電子書內容資源平臺一系列問題的手段。其一是支持和鼓勵傳統出版單位發揮資源優勢,應用高科技,積極開展出版內容資源的數字化加工制作,形成傳統出版單位與電子書生產單位及著作權人之間的良性合作機制,促進傳統優質出版資源轉化為電子書內容資源;其二是推動傳統出版單位、發行單位、數字化技術提供商,依托各自資源優勢,聯合搭建內容豐富、質量優良、版權清晰、使用便捷、服務周到、利益兼顧的國家級電子內容資源投送平臺。在新聞出版總署制定的數字出版“十二五”發展規劃中還明確提出,要建成5至8家集書報刊和音像電子出版物于一體的海量數字內容投送平臺。
王強還提出,新聞出版總署正在考慮研究起草《數字出版內容平臺暫行管理辦法》,解除平臺的多、散、亂現象,讓與電子書相關的不同企業都能在產業鏈相關環節上找到自己的定位,促進產業鏈的良性、順暢運行。
建設圖書數字的相關平臺
“Kindle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亞馬遜的網上書店整合了大量的內容資源,從而為電子書產業提供了強大的內容支撐,為消費者提供了新的閱讀服務。簡而言之,這個產業在美國成功了,是因為電子書整個完整的產業鏈在美國建立了。”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總裁陳昕說,“而中國的電子書產業鏈是不完整的,它還存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陳昕從分析中國電子書產業的現狀角度,提出了建設幾大平臺的建議。
其一,建造圖書數字轉檔平臺是首要要務。Kindle的內容進入公共版權的有80萬種,取得版權的是68萬種。大概需要有100多萬種內容,在美國才能形成目前Kindle所形成的特別網絡上下載的商業模式。而中國目前有40多款手持閱讀終端問世,絕大多數缺乏足夠的內容。優質的內容資源尤其缺乏。另一方面,中國目前在售的圖書將近100萬種,絕大多數沒有電子文檔,擁有電子文檔的圖書,文檔的格式也是只能用于印刷的。要想在電子書上閱讀,必須進行轉檔,即從排版的文件轉變為可以為閱讀器識讀的數字文件。
其二,建造數字出版版權認證和保護平臺,切實保護內容提供者的權益。數字圖書的版權保護成為世界性的基礎難題。Kindle的閱讀器已經多次遭人破解,盡管Kindle通過升級軟件進行了修復,但是已經可以破解和外傳的圖書是無法重新保護的。現在的閱讀器中,很多書都是沒有版權的。針對這一問題,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推出的閱讀器對數字圖書建立了雙重動態加密機制,有效地保護了圖書的版權。
其三,建造網絡數字圖書集成和交易平臺,形成可靠的數字圖書商業模式。對于中國的出版業來講,怎么運用計算的技術面對所有的內容提供商、終端銷售商和讀者建立一個公共的第三方,類似阿里巴巴這樣的網絡平臺非常重要。因為在這個平臺上,對于內容提供商而言是一個透明的數字圖書銷售平臺,可以按照事先的約定,每個出版社在這個平臺上自己開店,可自主決定它的圖書以什么樣的形式,以什么樣的銷售政策進行銷售,并自動地獲取相應的收益;對于終端提供商而言,因為不需要再向內容提供商逐一請求授權,在這個平臺可以獲得成本低廉的豐富內容資源;對于讀者而言,由于任何一家閱讀器均可以接入這個網絡平臺并獲得支持,所以,讀者便獲得了便捷、豐富的閱讀享受。
陳昕還強調,要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中國正處在電子書產業的興起階段,閱讀器的硬件成本占據了電子書價格的大部分。整個IT廠商在賣電子書的時候,內容的價格被壓到了極低的程度,這是所有出版社都不愿意提供優質內容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內容實在是不值錢的。他強調,IT廠商和傳統出版商利益分割,或者批發商、零售商和出版社的利益分配,也是需要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