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廳擴聲系統的基本要求
(1)觀眾席要有合適的響度:無論是用于語言擴聲還是用于文藝演出擴聲,觀眾席應有合適的響度。觀眾廳內合理的聲壓級:語言平均值為65—70dB,音樂為80~85dB。當然還要考慮到它們的動態上限和有觀眾時的背景噪聲級。
(2)擴聲系統的穩定性:擴聲系統是個“聲音閉環系統",存在著聲反饋問題。這里所說的穩定性不僅指擴聲系統要不“自激”(即由聲反饋引起的嘯叫),而且要留有穩定裕量。擴聲系統在臨界情況下工作,會給聲音帶來嚴重失真,這是人們所熟知的。但是從“自激”到“穩定”這段過渡范圍,由于聲反饋的存在,已經給聲音帶來的“染色"效應卻常常被人們所忽視,這是影響擴聲系統聲音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擴聲系統要有充分的穩定性。
(3)擴聲系統要有良好的聲音自然度(或真實感):擴聲系統的聲音自然或真實,常借助聽音評價做概括性的描述。廳堂擴聲系統要獲得良好的聲音自然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十分重要。所謂真實感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聲像的一致性;二是聲音信號的真實重放。籠統地說,擴聲系統在設計與使用時要做到“自然聲"與“擴聲”的巧妙結合。雖然觀眾廳使用了擴聲,但聽眾感覺不到電聲的存在(有人稱“電聲味"),這才是成功的。對于日益流行的通俗唱法演唱會,一般自然聲能很弱,更多的是借助擴聲系統,這時聲音的自然度尤為重要。就整個系統而言,應有足夠的動態裕量。
需要指出的是,觀眾廳擴聲的聲音質量最后還取決于操作人員。作為舞臺藝術的音響師,不但要懂得藝術,對聲音有鑒別、鑒賞的水平和能力,而且對建聲、電聲也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換句話說,音響師要能夠同時解決好藝術和技術上的問題。音響師只有科學地、合理地運用廳堂擴聲系統,才能充分發揮系統的效能,保證觀眾廳擴聲具有良好的音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