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半年,上海的有線電視數字化工程穩步推進。根據上海有關政府部門規劃,2008年上海市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工程要實現“40+10”萬戶的目標,除了至少要完成整體轉換40萬用戶外,東方有線還要同時進行“互動電視進萬家”的活動,讓至少10萬戶有線通用戶提前看上數字電視。如此一來,至2008年底,上海有線數字電視用戶的規模將超過80萬戶。
然而,上海有線最新發布的消息稱,截至2008年6月,上海有線數字電視用戶數為45萬。由于2007年底上海有線數字電視用戶就已經達到30萬,這意味著今年新增用戶僅為15萬。
盡管從數字看,上半年上海有線電視數字化整轉速度偏慢,但為了走完數字電視進入家庭的“最后一公里”,上海有線甚至不惜花下重金。在央視數字付費節目銷售不理想的情況下,上海有線依然加大數字付費電視推廣的力度,頗有“逆流而上”的意思。6月初,上海有線向上海的有線電視網用戶推出了“看數字付費電視,領機頂盒回家”的促銷服務,并宣布在今年內將送出3萬臺機頂盒。為此,上海有線準備投資2億元人民幣。
上海有線對免費獲得機頂盒的用戶設定的條件是:在上海市區范圍內、所在區域已經完成雙向網改造的有線電視用戶,在與上海有線簽訂2年數字有線電視收視協議后,即可免費領取一臺市場價為1100元的數字電視機頂盒。
目前,國內開播數字電視的城市在推廣數字電視的過程中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整轉由政府主導,有線電視運營企業負責操作,整轉通過免費贈送機頂盒的方式進行,即由政府補貼用戶加裝機頂盒。上海有線“免費領取機頂盒”活動所需的2億元資金,則全部由上海有線支出,由此開創了有線電視數字化整轉由有線電視運營企業唱主角的“上海模式”。
“上海模式”有自己的優點:企業因為背負較大的贏利壓力,所以必須根據市場反應和客戶需求,及時調整數字電視內容的策劃、制作、推廣等,這種良性互動將加快整個產業的發展。然而,這種模式也有較大的風險:高額的支出使得企業運營成本增加,而能否換來更大的市場,卻還是個不確定因素。無論怎樣,就像上海有線董事長蔡曉虹說的那樣,成本雖然很高,但為了打通數字電視進入家庭的“最后一公里”瓶頸,上海有線只能背水一戰。
除了數字化整轉的標準清晰度電視節目之外,東方有線還運營了3套高清電視節目,但是上海有線的高清頻道實行的是付費收看的方式,目前要向用戶每月收取80元的節目收視費。由于總體節目源比較少,目前上海有線高清電視用戶數量很少。
盡管如此,上海有線仍然借助各種渠道大力推動高清電視的發展。繼2007年北京歌華有線聯合北廣傳媒、華誠電影以及各大終端接收機廠商、家電賣場成立高清產業聯盟,推動高清接收機普及之后,今年4月,東方有線與永樂、國美進行戰略合作,授權家電賣場代理高清電視及其他增值業務,以此大力推廣高清數字電視。
總體來看,2008年上半年,上海有線在有線電視數字化轉換方面顯示出了極大的魄力,在推廣高清數字電視方面也可謂煞費苦心,至于其效果究竟如何,下半年應該就能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