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IPTV(互動網絡電視),已經激不起業內人士太多激情。它帶給我們的,有時候是失望、無奈和茫然。
運營商的態度往往是設備商的“晴雨表”。最近中國電信多種手段助推IPTV業務,給IPTV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據中國電信日前公布的IPTV商用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其IPTV用戶數已接近百萬,并可提供信息瀏覽、電視上網、電視理財、游戲、電子雜志等多項增值業務。
中國電信還推出了高清IPTV,采用H.264編碼,視頻編碼速率7Mbps,音頻編碼192kbps,實際為用戶開通的網絡帶寬為12M,其中2M用于寬帶上網、10M用于播放高清IPTV。高清IPTV機頂盒輸出的視頻圖像清晰度比現有標清節目高4倍以上,提高了IPTV的服務品質。針對高清IPTV用戶12M的網絡帶寬要求,中國電信一方面采用最大接入帶寬24M的ADSL2+(非對稱數字用戶技術高級版本)技術,突破ADSL最大接入帶寬僅8M的技術瓶頸;另一方面采用“光進銅退”方式縮短銅纜接入距離,使寬帶接入達到12M以上。
中國電信此前還啟動了57.4萬臺的IPTV機頂盒招標,這是中國電信第一次采用統一招標的方式大規模發展IPTV。本次招標采取邀標方式,擬采購57.4萬臺,其中標清終端53.6萬臺,高清終端3.8萬臺。
默默前行的IPTV少有令人振奮的消息公布,此次引起業界關注也在常理之中。中國電信相關人士告訴媒體記者:“除了近期報道的這些動態,其實還有很多信息沒有公布。中國電信對于IPTV業務的發展從來沒有中斷過,而且正在按部就班地向前發展。”
“原來各界對IPTV的看法都過于悲觀了。其實,IPTV一直都沿著它應有的步調前進。中國電信的一系列舉措并不能說明IPTV進入了產業爆發期,這只是IPTV發展的必經階段。”交互多媒體產業聯盟副秘書長楊對媒體記者這樣表述他對中國電信一系列舉動的看法。
IPTV一直被認為是網絡時代占據家庭電視客戶端的電信業務,與全球正在推進的數字電視發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中國電信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IPTV與數字電視不會是競爭的關系。IPTV面向的用戶群收入水平、對新事物接受程度都會更高些,而數字電視則更傾向于是一項國家普惠型的業務。IPTV被認為是電信運營商在互聯網時代發展的下一個制高點。
事實上,兩大固網運營商早已經不約而同地看到了IPTV潛力,但由于存在政策壁壘,使得IPTV的商業模式難以明確。
最近,有關IPTV的好消息接二連三出現:一是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公布了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IPTV應用系統赫然在列。二是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首批IPTV全球標準,主要包括軟、硬件的框架標準,并表示今后將進一步推出更詳細的標準。三是據分析機構預測,2008年全球IPTV用戶數將達到2500萬以上,約為2004年的10倍。預計今后兩年全球IPTV市場將快速規模化發展。
對IPTV的良好預期正促使通信設備制造商不斷加大相關投入。傳統的通信設備制造商中興通訊、華為、UT斯達康、上海貝爾阿爾卡特等企業都加大了IPTV的投入力度,并已能提供大規模商用的IPTV系統設備。
愛立信在進行了多項收購的同時,也著力推動IPTV的標準化工作,與業界各方合作共同營造產業生態系統,并努力研究成熟的商業模式,以促進IPTV的大規模商用。阿爾卡特朗訊近日宣布,將升級其IP業務路由產品方案,幫助全球運營商擴容以實現更高的帶寬,降低成本,提升可用性。中興通訊相關人士稱,中國通信產業在IPTV等產品的技術創新方面已經實現了集體性突破,在技術與市場的結合及應用方面,以中興通訊為代表的中國廠商甚至已經超越了部分歐美廠商。華為已在上海成立IPTV實驗局,并推出了IPTV整體解決方案。據了解,UT斯達康在亞太、歐洲和拉丁美洲地區也實施了IPTV發展戰略,并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
中國電信這次57.4萬臺IPTV機頂盒招標,通過標準化測試進一步打破終端廠家和系統廠家間的互通問題,推動了IPTV終端廠家的產品競爭,將進一步降低成本,有利于IPTV規模發展。
目前,我國IPTV仍處于發展初級階段,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IPTV蓄勢待發確實是不爭的事實。
全球著名咨詢顧問機構IDC在《中國IPTV市場2007-2011年預測與分析》報告中預計,隨著IPTV市場政策環境逐漸寬松,IPTV商業模式的深入探索和技術標準的逐步完善,中國將成為亞太地區最具潛力的IPTV市場。預計到2010年,中國IPTV用戶有望超過1000萬,2011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450萬。
在政策方面,從去年12月發布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到今年1月發布的《關于鼓勵數字電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有關互聯網視聽節目播出的相關問題已經在政策層面初步得以解決。
在技術方面,電信運營商加速實施“光進銅退”戰略。易觀國際分析認為,電信重組之后,運營商將在寬帶網絡的建設上做出更多的改善,除了ADSL帶寬的提升之外,一些條件成熟的地方會大力發展光纖入戶。這將成為未來IPTV發展的契機。
在產業鏈方面,隨著IPTV標準化不斷推進,各終端廠家都可以通過標準接口接到不同廠家的系統平臺上來,因此制約產業發展的終端成本過高問題有望得以解決。像中興通訊、UT斯達康等通信設備制造商都已經投入巨資研發相關產品。另外,困擾IPTV的內容“瓶頸”也將逐步解決。互聯網上的視頻資源將可以成為豐富IPTV內容的一個重要手段,視頻網站將很好地補缺IPTV內容資源的缺失,同時傳統電視臺為互聯網提供的視頻內容也有可能成為IPTV內容的重要來源。
除此之外,即將舉辦的北京奧運會將成為中國IPTV做大做強的最佳契機。IPTV相較于其他傳統媒體,最大優勢就是其互動性,這項優點正好與公眾對觀看奧運會體育轉播的需求相吻合。因此,IPTV有望借助自身的優勢成為奧運會轉播中的新亮點,同時也將借奧運會把自身做大做強。
當然,作為長期發展看好的IPTV業務,也面臨著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其發展的道路注定還是曲折的。
“任何事物發展都有一個較長的準備期,而IPTV目前正處在這樣的階段。”楊對媒體表示。
在我國,因為IPTV發展時間短,相關政策不完善、產業鏈模式不成熟等問題,導致IPTV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
賽迪顧問今年3月發布的《2007-2008年中國IPTV產業發展研究年度報告》顯示:目前中國IPTV產業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IPTV產業鏈各個環節雖已齊全,但存在很多問題與困難,沒有完全順暢鏈接起來,各方的利益關系還沒有理順,產業鏈的發展還處于初始階段。
在政策方面,現有監管政策對于IPTV最關鍵的內容要素涉及不多,而這正是電信企業發展IPTV的一個關鍵所在。在這種情況下,運營商發展IPTV業務的內容瓶頸并沒有完全解決,未來不排除仍然存在爭議的可能。另外,IPTV業務本身的商業模式也還在探討之中。
IPTV在國內的發展還存在三大問題:部分省市廣電單位對合作發展IPTV業務仍然存在抵觸情緒;互聯網版權混亂以及免費視頻網站對IPTV內容價值帶來較大壓力;目前IPTV覆蓋的地區仍然太少,用戶規模有限,產業特點和贏利前景無法得到體現。
中國電信相關人士對媒體記者表示,中國電信、中國網通都是上市公司,資本市場管理更為嚴格,對短期收益較低的大規模網絡建設投入存在一定困難。中國電信業遇到了一個如何平衡短期和長期收益的難題。現在無論是光纖到戶還是IPTV業務,都面臨一個短期投資回報不高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