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源與收費問題糾纏不清
在幾個城市很熱心的普及數字節目中,并不如他們所預期的那樣受人追捧,最主要的問題有,一是節目源,目前有多少是用數字技術制作的高質量數字節目?我們不應該忽略一個事實:是大量的、廉價的VCD節目源成就了VCD整機的發展。國家廣電總局張海濤副總在CCBN報告會透露,今年全國將開播10套以上付費影視頻道。從這個意義上說,目前國內推出的機頂盒,給用戶看的大多不是高質量的數字節目而只是較高質量的收費影視節目。而用點播的方式看大片已經不是有線電視的專利,目前很多寬帶運營商都提供。只有解決了大量的高質量的數字節目源,有線電視以及相關的數字彩電、機頂盒才能迎來春天。
二是用戶的初期投入,國內某些運營商一開始想用開戶費的形式把機頂盒的成本轉嫁給用戶,但很快就發覺根本就行不通。三是收視成本,過去每月每戶的收視成本基本上是10元左右,能收看幾十個頻道的節目。現在要收看新節目,每月需要30元左右的收視費用,節目的增加并不多,點播的大片還要另外付費,這對有中學生的家庭來講,本來就想限制看電視的時間,增加收視成本更不容易被這一部分用戶接受。
投資與運營在模式中轉向
由于我們對廣播電視的運營政策,還沒有允許外資來控股或經營,有些網絡運營方面的合作也多是通過第三方來實現的,所以目前主要是由各級廣電部門來運作的。其中線路改造、設備更新都需要錢,特別是要先期購入一大批價值不菲的機頂盒,這需要一大批資金,目前的廣電系統憑自己的能力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目前的解決方案是,一向銀行借貸,二是尋求外來投資,三是希望企業支持,由于這項投資是一項長期的投資,需要較長時間才有回報,而運營商更希望短期內取得效益,在政策許可范圍內的操作成效并不突顯。記者在成都前鋒電子集團了解到,他們目前生產的機頂盒主要是銷售給了三級廣電運營商,如綿陽市游仙區廣電系統等,記者問他們為什么不銷售給省級廣電部門,他們說,除了銷售中要產生的其他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對方要他們無償提供幾萬臺機頂盒,付款時間要幾年,就算一臺機頂盒1000元,三萬臺就要3000萬,不要說這筆錢難以向集團申請,最關鍵要壓幾年,有幾個企業能受得了?一些生產企業表示,讓我們拿幾千萬的產品壓在別人手上是難以溝通的,但如果將我們這幾千萬產品作為股本的投資來實現長期穩定的收益,董事會就會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