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組網協議的發展分析
由H.320到H.323再到SIP,我們可以看出,視訊會議組網協議的發展主線一直很明確,從封閉到開放,從“貴族”到“普及”。在電路交換的時代,會議電視業務還是一個不為大部分人所知的高端業務,而現在我們已經可以借助于MSN等軟件,免費地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組網協議的不斷發展帶來的必然是越來越便捷的通信方式,越來越便宜的溝通費用。對于會議組網協議的分析,除了針對獨立的業務之外,我們還需要考慮整體的組網框架。在下一代網的討論中,視訊會議業務也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在下一代網的網絡架構體系的討論中,歷來有兩種迥然不同的策略思路:一種是主張強調智能的端點和邊緣,簡單的網絡設施。因為端到端多媒體融合業務的驅動力來源于端點和邊緣,下一代網業務的蓬勃創新和繁榮昌盛正依賴于此。互聯網的成功也證明了這種思路對多媒體業務的重要性。另一種思路主張簡單的端點和邊緣,智能的網絡設施。因為只有單純統一的端點和邊緣設備,才有利于規模性的經營管理和控制。PSTN網絡所提供的語音業務已驗證了這種思路的商業實踐的可靠性。ITU-H.323協議和IETF-SIP協議正是某種程度上體現第一策略思路的技術體制。而以MGCP,H.248協議為特征的軟交換體系正是體現第二策略思路的實現手段。
顯而易見,真正意義上的下一代網既需要智能端點業務的創新繁榮,又需要其系統可規模經營管理。對于視訊會議業務來說,這方面的矛盾似乎沒有存在,無論是H.323還是SIP,都是以智能終端為基礎的,即使是H.320,終端的智能性也要遠大于PSTN電話機。在H.323的體系中,國際電聯正在推進將H.248融合進H.323的工作,而且該項工作推進的速度非常快,從提出到提交通過只用了大概一年的時間。這項工作證明,智能的網絡設備和智能的終端其實并不沖突。對于電信網來說,它所提供的業務需要滿足五個“九”的可靠性,SIP,H.323和MGCP/H.248所基于的IP協議本來就不能提供服務質量保障,如果業務網的體系結構也不能提供足夠的措施來對其可靠性提供保障,那么0.001%的不可靠性將可能在某些情況下向大的方向迅速偏移。如果為了可能的繁榮丟掉服務質量的承諾,那么最終的結果可能適得其反;但如果還是緊抱著傳統不放,則勢必將會被淘汰。就目前來說,H.323+H.248對于視訊會議業務應該是一個既滿足現有需求,又能向下一代網過渡的組網模式。但H.323要想真正成為下一代的視訊會議組網技術也非常困難,例如防火墻穿越、擴展性及對移動性的支持等都存在諸多問題。
基于SIP的視訊會議目前得到了很多視訊會議制造商的響應,他們都在或多或少地宣稱他們的設備可以支持SIP,一方面來自于這些制造商對于下一代視訊會議組網技術的關注,另一方面得益于SIP的簡單易開發。但SIP其實是在控制非IP電話類型的業務中更能發揮其簡單高效的優勢,它可以靈活與PC的其它應用結合,形成更富有創造性的新型業務,所以SIP這種良好的擴展性可以有效地成為H.323系統的補充。對于視訊會議業務來說,SIP對于H.323系統的問題,如防火墻穿越,擴展性等都不存在困難,但也由于SIP徹底摒棄了H.320的思想,目前看來還難作為一個組建完整的視訊會議業務網的協議,而且由于不同的業務有不同的組網要求,IETF自下而上的研究模式也有可能會為未來SIP在多種業務的發展埋下隱藏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