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清電視,不只是電視
提到高清,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高清電視,這不僅僅是因為高清最先用于電視產品,同時也跟國內眾多廠商、媒體的引導和宣傳也有很大的關系。
就電視而言,市場上有很多宣稱是“高清”、“全高清”的產品。仔細研究不難發現,它們的圖像清晰度參差不齊,有的畫面質量甚至與普通的等離子電視或液晶顯示器相當。這是因為商家將視頻分辨率與顯示屏分辨率混淆了,其實二者沒有必然聯系,視頻的分辨率是由拍攝的攝像機及后期或壓縮編碼的設置決定的,而顯示屏的分辨率則由制造工藝決定。
對于“高清”和“標清”的劃分首先來自于人眼所能看到的視頻效果。由于圖像質量和信道傳輸所占的帶寬不同,使得數字電視信號分為HDTV(高清晰度電視)、SDTV(標準清晰度電視)和LDTV(普通清晰度電視)等3種。從視覺效果來看,HDTV的圖像質量可達到或接近35mm寬銀幕電影的水平,它要求視頻內容和顯示接收設備水平分辨率達到1000線以上,分辨率最高可達1920×1080。從畫質來看,由于高清的分辨率基本上相當于傳統模擬電視的4倍,畫面清晰度、色彩還原度都要遠勝過傳統電視。而16:9的寬屏顯示也帶來更寬廣的視覺享受。從音頻效果看,高清電視節目將支持杜比5.1聲道環繞聲,而高清影片節目將支持杜比5.1TrueHD規格音頻流傳送,配合DAV-DZ770W的5.1聲道的光纖輸出,給我們帶來超震撼的聽覺享受。
實際上,高清作為一種視頻格式,不是某單一產品的代名詞。隨著高清技術的逐漸成熟,高清已經不再單指某一款產品,高清技術的運用從最先出現的高清電視機,到現在的高清數碼相機、高清攝像機、高清筆記本、高清游戲機、高清藍光播放器等各種數碼產品,已經形成拍攝、編輯、儲存、顯示的整體解決方案,構成了一條完整的產品線和一個體系。正如索尼所提出的:高清是一個世界。
昨天:高清的發展史
有了前面的介紹,相信大家對高清已經不再陌生。那么,我國的高清內容產業經歷了一條怎樣的道路,才發展到今天的樣子呢?
你也許不知道,早在1992年我國就開始對HDTV立項,經過6年的發展,在1998年“HDTV總體組”完成“HDTV功能樣機系統(地面廣播)”。1999年,CCTV利用索尼提供的國內第一輛高清轉播車,對國慶50周年進行高清試拍。雖然當時人們還不知高清為何物,但國慶盛典逼真的視聽效果已令人體會到前所未有的震撼。這次和高清的“親密接觸”讓許多人印象深刻,也讓中國的高清產業與索尼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此真正拉開了高清在中國發展的帷幕。
進入21世紀,我國開始大力推進高清的發展進程。然而由于相關技術、設備的費用過高,高清在這一階段主要朝著專業領域、也就是視頻源的制作和處理的方向發展,大眾只能從一些重大活動的精彩轉播中領略高清的魅力:2001年7月13日,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為200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會徽在北京天壇祈年殿揭曉;2004年6月9日,2004雅典奧運會火炬北京接力活動的全程……借助高清采編設備,經典一刻完美、逼真地展現在世人面前,雖然絕大多數觀眾還是通過標清規格的電視觀看這些高清畫面,但高清信號精準清晰的細節表現力仍然能夠讓人體會到親臨現場的感覺。
進入2005年,高清在我國迎來了高速發展的新時代。2005年9月,中國第一個高清頻道——央視高清頻道在杭州試播;時隔不久,2006年1月,央視和上海文廣高清頻道正式開播;5月,國家廣電總局和電影頻道開播了第3個高清頻道……這反映出我國高清發展正朝著國際水平靠近,部分大眾已開始搶先體驗高清節目的視聽新享受。